
说起康师傅方便面,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早在2001年,经过道道关口的严格审核,“康师傅”就被中国食品协会评为“中国食品工业20大著名品牌”,并在同行业内率先引入了国际通行的ISO质量认证,旗下的子公司全部通过了ISO9002产品质量认证。
2010年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的营业额战绩颇丰,与09年同期相比上升31.5%至66.81亿美元,股东所得利润上升24.4%至4.77亿美元。
日前,康师傅迅速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并不是她的骄人业绩和经营模式,而是一夜间象变戏法一样,实现了由朴实憨厚的康师傅变身为狡诈无赖的“糠师傅”的艰难蜕变。
最近,在油价猛涨,通胀预期压力加大的的语境下,国家发改委明令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不准涨价,当时康师傅是拍着胸脯答应了的。
然而,这个康师傅并不是省油的灯,面对为自己的盆满钵益做出突出贡献的亿万消费者,并没有践行承诺,而是在认认真真地干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勾当:
据媒体爆料,在上海徐汇区多家好德、罗森等便利店,康师傅每日C系列产品橙汁、红葡萄、水晶葡萄等已经更换了新包装。换装之后,每瓶容量由原来的500毫升减为450毫升。
虽然饮料的实际容量“缩水”了,但是货架上的标签依然写着500毫升,价格也仍维持原来的每瓶3.1到3.5元的水平。
其实,大可不惊诧。这样的欺诈手段,康师傅是轻车熟路,用了不是一次两次了,竟然屡试不爽!
早在2007年7月,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10多家知名方便面企业联手上调价格,平均涨价幅度达到20%。被发现后,国家发改委明令此次方便面涨价属于价格串通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
“明涨”被制止后,康师傅并没有善甘罢休,金盆洗手,而是使出拿手的“减量不加价”伎俩,其中,红烧牛肉面从90克减重到了85克,“缩水”幅度超过5%。
在半年前,康师傅方便面价格“三级跳”的新闻更是令人印象深刻。2010年11月开始,康师傅袋装方便面涨价10%,占袋装方便面销量三成的经典系列从2元上调到2.2元,一度引发与不同意上调价格的法国零售商家乐福旷日持久的零供大战。
而从2010年4月开始,有媒体报道,康师傅部分方便面的面饼再度陆续瘦身,原来100克的降至95克,原来95克的降至90克。
有人做了估算,从去年4月缩水开始到今年4月为止,刚好一年有余,不考虑康师傅2011年1季度23%的增长速度,仅按10%缩水率计算,年434.71亿元营业额,违法欺诈获利43.47亿元。
实际上,玩产品分量“瘦身”把戏的的远不止是康师傅最拿手的也不是最卖力的,它还有其他劣迹:
2008年8月7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一篇名为《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帖子惊现网络,它抖出的猛料是,康师傅矿物质水的“优质水源”其实是自来水。这样敏感的话题在万众瞩目的奥运期间,很是赚人眼球,引起轩然大波。
当得知康师傅矿泉水取水于自来水,52.2%的公众感到“震惊,竟然一直在喝加工过的自来水”;44.1%的公众表示“难过,没想到大品牌也有诚信问题”;调查显示,57.3%的人表示以后不会再购买康师傅矿泉水。此外,公众对康师傅的信任危机还蔓延到了该品牌的其他产品,43.0%的公众表示肯定会影响自己对康师傅其他产品的信任。
事后,康师傅已经停播了有关广告,并更改了瓶子的标签。在媒体穷追下,康师傅饮品控股公司终于首次就其矿物质水广告涉嫌虚假宣传一事公开道歉,称在推广中,没有解释清楚“优质水源”的原意,从而造成了认知上的差距,导致部分消费者和媒体产生误解,为此表示遗憾和抱歉。
而超过九成的消费者却觉得康师傅的道歉有些迟,显得没有诚意,不愿接受。大家戏称康师傅变成了“糠师傅”,并众望所归地当选为2008年度品牌价值榜TOP10调查老百姓最痛心的品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康师傅彻底实现到“糠师傅”的转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长久社会责任感缺失,没有诚信经营的经典案例;也是视消费者为草芥,将自己的上帝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恶劣行径,最终只会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明显的欺诈行为受损最大的是企业的形象,是消费者面对康师傅毅然转身离去后留下的苦涩背影。
三鹿倒下了,双汇也岌岌可危,康师傅呢?“糠师傅”呢?会不会步其后尘呢?
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疑窦遮望眼!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