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与潘金莲的“叔嫂情愫”让人匪夷所思
曾几何时,演艺界翻拍四大名著是值得期待的事。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随着新版《西游记》《三国演义》以及《红楼梦》陆续亮相荧屏,并没有使人眼前一亮,给观众带来多少愉悦。
相反,由于制作部门对翻拍经典缺乏起码的严谨态度,对原著缺乏起码地尊重,翻拍的作品换不来赞誉不说,招来的拍砖几乎满天飞。
网民不买账,观众不认可,类似《西游记堪比嘻游记》、《红楼梦竟成红雷梦》的质疑不断,骂声不断,使那些勇于冒险玩票的导演们遭遇了几乎与喋血滑铁卢同样的命运。
有看点的是,最后一部被翻拍的《水浒传》在元旦登陆荧屏。可惜,我们同样听不到喝彩声和叫好声,倒是哂笑连连,调侃不断。
大多网友直言:这哪是《水浒传》?一部经典名著被肆意践踏得不成样子,胡编、胡导、胡演、胡言,简直是一部《水胡传》!
观众的激烈反应并非没有道理。
继捉妖英雄孙悟空在新版《西游记》里得上软骨病,竟然和白骨精眉来眼去,互生情愫后,打虎英雄武松在新版《水浒传》里也应声倒下,顶天立地的武松在电视剧里竟然实现华丽转身,不再专注于打虎事业,而是不顾伦理道德与潘金莲玩起了“叔嫂暧昧”。这位原著中嫉恶如仇,因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被逼上梁山的好汉,竟站在了与淫荡的西门庆难分伯仲的尴尬位置,几近万夫所指。
与让武松的“叛变”相对应,整部电视剧给人的印象是:新《水浒》骚客多,好汉豪气弱,男女暧昧随处可见。
导演鞠觉亮似乎还嫌走的不够远,又精心对潘金莲的凄楚身世、失意爱情进行了细致刻画,信誓旦旦地发誓为其“脸谱化”的固有荡妇形象翻案。
为潘金莲翻案!不知道鞠觉亮举起大旗的手是否在颤抖?
让人难于容忍的是,主创人员对此的解读远远背离了观众的审美趋向和道德评判标准:
面对阵阵骂声,鞠觉亮振振有词:“新武松是一个铁血柔情并存的汉子,叔嫂情感戏可以有。这不是对原著的颠覆,恰恰是尊重。”
武松的饰演者陈龙有自己的感悟:新《水浒》并非为潘金莲翻案。
“对武松来说,潘金莲是他接触过的第一个女性,相貌迷人又温柔体贴,再加上身世可怜,两人之间产生感情纠葛并不让人意外,我想武松一定是喜欢过潘金莲的,一直向往家庭温暖的他也很享受身边有这么一个女性照顾。”
顺个陈龙的思路往下走,我们不禁要问,两人之间产生感情纠葛的基础仅仅是因为潘的美貌和武松渴望女性的温柔吗?缘于本能的解读放到武松这样的正面人物身上合适吗?这种隔靴搔痒的推测有多少可信度呢?
恶搞竟成尊重,无厘头的为潘金莲翻案也和所谓的另类理解搭边,真是天大的笑话!
还有一个更大的笑话,不知鞠觉亮们如何解释?
在电视剧里,公孙胜和宋江有一段追捕与反追捕的武打戏,戏份设计的很精彩,也很赚人眼球。
可惜的是,这场戏竟然安排在郁郁葱葱的玉米地里!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玉米是明朝从美洲传入我国的,大概意气奋发的编导们不会死气白脸地认为宋江们是明朝以后的人物吧?
只要百度一下,你就会发现,有关玉米的解释是:玉米的原产地是美洲,在十六世纪传入中国。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 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
连这点历史知识都没有,还在那拍着胸脯说胡话!有什么话好说?你到底在愚弄谁、嘲笑谁?
关于翻拍名著,我曾写下这样一段话,抄录下来,仅供参考:
翻拍名著本是风险很大的事,面临的坎也比较多,二度创作更需要智慧和把握,更需要严谨的态度。
但是,无论《西游记》、《三国》还是《红楼梦》、《水浒传》都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以颠覆原版为乐,以猎奇嗜头为本,将经典的英雄人物涂抹的人鬼难辨,以低俗、庸俗、拙劣为线,把个好端端艺术搞的一塌糊涂。
其结果低估了观众的鉴赏力和审美层次,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叹息多多,争议多多,招来的骂声不绝于耳,这教训太深刻了。
切记,名著是位圣女,随便涂抹会遭到天谴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