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该把官员自杀频发归罪于网络监督

(2010-10-20 13:59:56)
标签:

官员

精神抑郁

自杀

网络监督

扼杀

归罪

分类: 热话冷说吧

    不该把官员自杀频发归罪于网络监督
    又一起官员自杀事件!

 

    日前,广东韶关市武江区原区委书记邬学新独自到武江区政府办公楼天台跳楼身亡

   邬学新的跳楼身亡留给公众的思考已难用个案来梳理。

   进入2010年,为官者自杀事件不时进入公众视野:

   1月18日,陕西省勉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局长冯某从勉县医院坠楼死亡;2月5日,广东省茂名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先进在湛江市跳楼身亡;6月24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刘亚军撞火车身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仅媒体公开报道的官员自杀案件已达9起。而在去年全国公开报道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官员属于自杀,自杀官员职务覆盖科级至省部级。

    为官员者选择的自杀方式五花八门:跳楼、割腕、开枪、自缢,官员就职的领域涉及党委、政府、教育、税务、金融等多个领域,职务覆盖科级至省部级。

    于是,为官者频进“自杀门”作为一个很另类的话题,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引起网友的高度关注。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都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

    但,作为叱咤风云多年的为官者到底因为什么使其不惜抛妻舍子走上不归路? 

    官方的调查结论是,官员的非正常死亡基本上和精神抑郁有关。

    老百姓大多不解:当权者衣食无忧、风光体面,何来“精神抑郁”?如果官员经济上干净,自杀就不可理喻。

    面对种种质疑,有一种说法貌似有点道理:官员精神压力主要有四类,官场激烈的职业竞争;对时代转型带来问责制度、网络监督等监督方式的不适应;官员个人情感与家庭问题处理不善;涉及腐败。

    在四种因素当中网络监督被认为是导致官员自杀频发的很重要的原因。

    有人经过调查认为, 新闻媒体的发达,网络监督的兴起,使得官员不得不面临公众的审视,承受着公众质询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多情况下,官员只要一言不慎,就可能会丢掉乌纱帽。

    有些官员从事本职工作擅长,但面对公众则显得能力相对薄弱,感觉到力不从心,官越来越不好当了。

    “看起来风光无限,但背后的苦衷没多少人知道。”随着我国官员问责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官员对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的提防与忧虑等因素,使官员的心理压力倍增。

 有专家建议,面对接二连三的官员自杀悲剧,公众也将产生种种不良猜疑,导致对政府的信任危机,对政府施政能力和官员公众形象也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危机干预。

 果真如此吗?如果网络监督成为官员自杀的主要诱因,那么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奏效,弱化网络监督,让为官者不再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而可以为所欲为,真如是,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

 相对纸介媒体而言,网络监督的优势在于快捷,在很短的时间内,聚集人气,将某一事件聚焦,社情民意在这里能得到更自由、更快速、更直接的表达。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的呼声,对一些网络关注的事件果断有效的处理,充分体现了危机公关能力,这是天大的好事。

 我们的官员由于惧怕网络监督,精神抑郁,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即使个人在经济上没有多大问题,也只能说明心理不健康,应对能力差,没有责任意识。何况自杀的原因只有官员自己最清楚,别人解读只是皮毛,很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难于探得究竟。

 我们可以关爱官员们的心理健康,可以从机制上规范用人模式,让公务员队伍有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

 但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监督机制,甚至把官员自杀归罪于网络监督,无论如何也难于接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网络监督是大势所趋,对于社会进步,以民为本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简单地把官员自杀与网络监督联系起来,对网络监督作用视而不见,而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这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