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资源县车田湾村78岁老人王庆柏因阻挡施工,被当场碾压致死
小游戏窜红大网络!
这几天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一种叫《钉子户大战拆迁队》的游戏把个网络搅得风生水起。
网友们疯狂转发这个游戏,沉浸其中乐不思蜀,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废寝忘食。
游戏的角色和任务较为简单:攻的一方是拆迁队,拿着棍棒、电钻等物品攻击一座孤零零的四层小楼,欲将其摧垮。
小楼中有一家六口人,作为防守方有丁老爷子、丁老爸。丁老妈、丁小妹、丁小小、丁自酷,他们用拖鞋、哑铃、鞭炮、土枪等物品还击,以阻止自己的房子不被拆掉。
面对拆迁队的进攻,玩家需要点击召唤家丁按钮,派出不同的人来防守他们的房子。
玩家可以调动这六口人对拆迁队进行武力还击,每打倒一位拆迁人员,可获得相应的金币奖励,家丁的攻击力就能升级。杀人越多,分值越高。
游戏共设六个关卡,玩家属于弱势一方,需要绞尽脑汁进行人力和武器配置,向强势的一方反击。每一个管卡开始的时候,楼房会有100点的生命值。如果在拆迁队持续攻击下,楼房生命值为零的时候,游戏就结束了。画面就会出现“房倒,人不到,再接再厉”的字样;如果丁家能够守住,不让小楼的生命值被攻击到零,这关就过去了。画面上就会出现“21世纪最牛钉子户英勇抗拆,取得阶段性胜利,再接再厉,抗拆到底”的字样。
游戏的结局跟现实的结果一样,房子最终被拆掉。
很多人明白,这样的游戏并不需要太多的高超技巧,也不新鲜刺激,为何它一出现就引来这么多人参与其中,宣泄情绪?
很简单,《钉子户大战拆迁队》触动了当下各地愈演愈烈的强拆话题,引起网友共鸣实属情理之中。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强拆成为一个谁也绕不开焦点、热点话题。我们身边因为强拆上演的悲剧屡见不鲜。细心解读媒体暴力拆迁新闻报道,便不难发现,这款游戏具有的各种元素,在现实中都能找到与之相对道具和人物典型。
网友们之所以对其如此青睐,就个人而言是想通过这种简单的娱乐形式形式,适度发泄郁闷在胸的压抑情绪,舒缓愤懑心理,是非暴力的情绪出口。
网友周展对以强拆为蓝本的游戏风靡网络显得忧心忡忡:
当游戏玩家滚雪球般聚成越来越大的社会群体,它所呈现的就是深刻的社会心理。在此情况下,娱乐与现实的边界,就很容易在思维混淆中被突破,而且很容易使问题升级。
玩游戏就要讲规则,否则,游戏玩不成,这就是娱乐精神。事实上,现实中更要讲“游戏规则”,不遵守“游戏规则”,现实问题同样“玩不转”。对玩游戏来说,不遵守规则的最大后果,顶多也就是不能娱乐。但是,对现实来说,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是以暴易暴的残酷社会行为步步升级,酿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面对《钉子户大战强拆队》走红互联网,贾葭更具想象力:
游戏玩家在面对拆迁队之时,拖鞋与哑铃齐飞,唾沫共长天一色,在心理上不自觉地与拆迁户们站到了一起。
值得警惕的是,游戏中,不管是进攻的一方还是防守的一方,一开始就处于严重对立之中,只有暴力的胜利才能结束这种对立,传递着以暴制暴的血腥理念。
贾葭认为,游戏的设计并不复杂,因为是现实的映射再版复制,很担心这种以暴易暴的思维会因为游戏而被习焉不察。
一夕走红,跟玩家的兴趣点有关。小游戏触动了当下最为严重的拆迁议题,故引起大众之共鸣。不时发生的拆迁惨剧,只有更惨,没有最惨,公众的神经在被持续折磨之下已然渐渐麻木。在游戏中,玩家对拆迁队施以暴力从而获得心理满足,无疑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发泄。
因此,探究小游戏风靡网络的原因具有醒世意义,也使得我们看到强制拆迁造成的心理压抑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但愿类似《钉子户大战强拆队》的游戏早日销声匿迹,公众的关注不再是有关强拆的话题。
若真如此,我们头上的天空会更加蔚蓝,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