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士生再当农民工是首悲怆交响曲

(2010-07-31 08:10:05)
标签:

就业

农民工

交响曲

滕振国

汝州市

分类: 热话冷说吧
               硕士生再当农民工是首悲怆交响曲
               滕振国当年曾是农民工的一面旗帜

 

    硕士毕业,却难脱再当农民工的尴尬,来自河南汝州的滕振国谱就的无奈命运交响曲,听起来是那么刺耳。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看起来有些瘦弱的藤振国身上从来不缺新闻点。

    2006年,38岁的滕振国,奇迹般地创造了自己人生的辉煌:以农民工的身份、以高中毕业的第一学历、以自学数载的锲而不舍、以38岁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荣光,轰动河南,乃至全国,被誉为农民工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的一面旗帜。

    回顾以往,总有好汉只提当年勇的嫌疑。但是,滕振国的以往确实令人炫目:

    2006年6月,滕振国收到了重庆师范大学哲学系伦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费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一个农民工能够实现成为硕士研究生的华丽转身,无疑是具有爆炸性的新闻。在众星捧月般地赞誉声中,滕振国也感到,改变自己命运的历史时刻来到了。

  他说:“这是我好到顶点的一年。”“读书真的改变了我的命运!”

  他打工的所在地江苏技术师院给了滕振国英雄般的待遇:党委宣传部专门为他召开了一个隆重而又热烈的座谈会,那么多有学问的人,正襟危坐,听他谈过去、谈感受、谈理想。他的上司,学校后勤公司领导专门开欢送会,并亲自驾车送他到火车站。

  在故乡平顶山,他入选了当年的“感动鹰城(平顶山)十大新闻人物”和“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7年寒假,一回到故土,滕振国接连受邀给汝州市职业中专、一高、二高和技校的学生作了励志报告,其场面令人荡气回肠。

    正是贵在深山有远亲。多年没有音讯的朋友一窝蜂的现身主动给他道喜、祝贺,曾经交恶的同学短信连连,渴望重叙旧谊。

   “感觉自己像范进中举了。”滕振国不无调侃的说道。

    “等研究生毕业以后,我还想进入高校,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当好一名教师。”未来,在滕振国眼里是金色的,而且阳光灿烂。

    时光荏苒,三年一晃而过。让腾振国始料不及的是,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却成为他不可逾越的门槛。

    他的生活、工作、收入丝毫没有变化,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说,他重新回到了曾经打工的江苏技术师院做起管理员;微薄的工资承受不起他大胆地买一件新衣服;在那里扫地数年的妻子依旧数落他的无用……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

    滕振国曾经的梦一下子被击得粉碎,心中的理想之火突然熄灭。
    为了就业,他不是没有努力过。在2009年春节,距毕业还有半年,41岁的他就开始忙着找工作了。最初他想回河南进一所高校教书或者考公务员,退一步,就是到中学教学也行。

    按照这个设想,曾经的汝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找到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李书记答复他,汝州市的行政事业单位还有招录计划,招录开始能报名。不久李书记态度有点变化,觉得他的年龄偏大,如果有招录计划,经领导班子研究不让报名,他也没有办法。

    平顶山学院、许昌学院、郑州和洛阳的几所大学,凡是滕振国足迹到过的,回复基本上都一致:“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

    遭遇“拒绝们”,他不得不放低身价,到曾经实习半年的汝州市技工学校试试运气。但人家也不要人,这里是他曾经带着一身荣耀给学生作过报告的学校。

    再作退步,他曾想去企业总可以吧。于是,他学的聪明了,托关系找到位于汝州的天瑞集团,没去成。应聘神火集团,人家嫌他年龄大……投出去的许多简历更是石沉大海。

    处处碰壁,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滕振国只好又跟原来打工的江苏技术师院进行了联系。

    2009年8月,滕振国重新回到了后勤服务公司物业服务中心,就像一只陀螺,转悠了半天,停到原点:

    他的劳动关系和原来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原来是教学楼门卫,现在是图书馆管理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管理图书馆的中央空调、报告厅和监控室,保证这些地方正常运行;每月的收入是1850元,他曾经做过的门卫工作已经涨到1400元。这样说来,他的工资比3年前多了一些,是普遍调资的结果。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考验着滕振国的承受力。曾经一起工作的同事见到滕振国的时候一句:“你毕业回来了?”说不出是喜是忧,隐隐透露出的语境意味更让他五味杂陈。

   “这与当年高考落榜后在农田干活的情景何其相似。”滕振国感慨万千,“我当初离开时曾说,会永远把常州做我的第二故乡,压根没想到会再回来。”这是实话。

    “我只想读书,这是我对知识的信仰和崇敬”。但,这份信仰和崇敬已经被现实撞击得四分五裂。

    毕业就等于失业。然而,滕振国的遭遇的就业尴尬还是让人感到阵阵悲凉。

    已过不惑之年,拖家带口,年迈的父母,上学的儿子,也是农民工的妻子,一切的一切背在他身上,重担使得他不能输。因为他输不起,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去浪费,去等待,去挥霍。

    不管怎么说,研究生毕业再去当农民工很难说是社会的进步,滕振国的经历怎么看也是一个可悲的轮回。

    近几年来,有关高学历人才遭遇就业难的尴尬频现:北大学子卖猪肉,招聘厕所管理员硕士学位是硬条件,甚至大学生争聘掏粪工、殡仪工等等。

    这就给我们一个警示:读书无用、知识贬值的黑色幽默击打着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它的蔓延和侵蚀才是最可怕的。

    滕振国由一个农民工到硕士生,由硕士生再到农民工的循环游走,给他羁绊的不是歧视和打压,也许还有其他因素,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他无法更改的年龄。

    这样就有一个话题让我们打量:用人单位的年龄限制真的那么刚性吗?这样的篱笆能不能拆除,何时拆除?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很好。

    但,天公在哪里?由谁来劝更管用?那个限制人才脱颖而出的“一格”非要等着抖擞以后才松动直至最后脱落吗?

    问得多了,失言了,就此打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