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
继广电总局封杀马诺、闫凤娇等低俗人物,对《非诚勿扰》类婚恋相亲节目兴师问罪之后,文化部对近年来风起云涌的争抢名人故里歪风施以“酷刑”,“封杀令”骤然响起。
日前,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对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争问罪,对公众屡屡诟病的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现象集中整治。
历数在全国各地上演的争抢名人故里之战,可谓刀光剑影,气象万千:
从李白、老子,到曹雪芹、朱熹,几乎是名人就得让他有三家六故。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连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也要给他争个老家,梁祝化蝶的美丽传说也成了实实在在悲情故事。
不仅如此,西门庆这个千夫所指的淫棍也受到追捧亲睐,为争他的故里,当地不惜投入重金,大有穷兵黩武之势。
个中玄机,文化部的封杀理由说的很清楚: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竞相争抢经济利益。
此外,文化部也注意到了有的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明确规定:严禁利用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反面或负面的人物形象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举办主题文化活动等;为保证命名的严肃性,各地不宜对文艺作品中虚构的人物进行命名故里等活动。
应该说,文化部着手规范争抢名人故里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但是,很多人对封杀令到底能起多大作用并没有足够的信心,原因有二:
一是,名人故里之争核心是利益之争,面对诱人的利益蛋糕,各地会善罢甘休吗?假如和你玩起“躲猫猫”来,如何应对?二是,两部委的通知有多大约束力?从整篇行文看,封杀令明显底气不足,显得力不从心。对恶俗文化多用了“不宜”“引导”“监管”等软绵绵的词汇,到底有多大震慑力,很难说。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假如再次出现争抢名人故里该如何处置?封杀令没有说。我想大概是因为说了也白说,所以白说就不说。但是,这是封杀令能否显威的根本,也是能否刹住此风的要害。如果没有足够的惩处措施,封杀令很可能是纸上谈兵。
争抢名人故里已经不单单是文化审美或审丑的取向问题,已经使得社会道德观、价值观严重错位,需要更为强势的部门来打量。如果可能将其上升到国家利益层面考量并非小题大作,通过国家意志来刹住这股恶俗之风显得尤为重要。
封杀争抢歪风是大快人心事,顺民意、得民心、积民德,一不做二不休,铁腕整治,拿出勇气来,还社会一个明朗的天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