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鹿奶粉”阴云刚散,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卷土重来
昨晚,央视一条新闻大概让很多人彻夜难眠:
甘肃、青海、吉林再现三聚氰胺超标奶粉,超标竟高达500余倍!
近日,甘肃省质监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接受委托人刘西平送检的三份奶粉样品,要求检测三聚氰胺一项指标。
检验发现,三份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分别为:215mg/kg、1397mg/kg、323mg/kg,分别超出限量值标准86%、559%、130%。
这三份包装异常、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奶粉样品引起了甘肃质监局的警觉,随即利用当事人取质检报告的机会,对刘西平进行了调查,并移交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
据犯罪嫌疑人刘西平交代,他所在的东垣乳制品厂生产东垣牌奶粉,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少量在青海本地销售,而原料多来自河北等地。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很有可能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过去尚未完全销毁的“三鹿问题奶粉”进行加工、销售,不在本省而在外省检测三聚氰胺含量,目的是为了根据三聚氰胺的含量进行调兑。
曾经夺去无数儿童生命健康的毒奶粉卷土重来,尽管不愿相信,但确实是真的!
曾几何时,“问题奶粉”搅乱了我们的生活,担惊受怕的日子让我们寝食难安。作为罪魁祸首,三聚氰胺也成为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化学产品。
打击“问题奶粉”,让我们知道食品安全涉及到千家万户,关乎着公众的旦夕祸福。
三鹿破产,罪犯判刑,责任人免职,给受害人赔偿,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场景让我们记忆犹新。
这次,三聚氰胺再次现身,犯罪分子不惜以身试法,利欲熏心,故伎重演,受到严惩自不为过。
但,愤慨之余,也对我们的监管机制平添几分疑虑:
据悉,青海省质监部门查获的这批问题奶粉达38吨之多,查封东垣乳品厂奶粉原料竟有64吨、成品12吨。
在甘肃和青海发现问题奶粉前几天,吉林省也查出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奶粉。
这就说明,犯罪分子造假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问题奶粉”是不是还流入别的省份?受害人群有多少?这个大家最关切的问题现在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说,绝对不是偶然的孤立事件。
试问,假如刘西平不去检测三聚氰胺含量,为他调兑提供依据,能发现这批“问题奶粉”吗?这批毒奶粉在市场上横行了多长时间?危害了多少百姓?怎样才能从生产环节堵住造假的黑洞,让它“出生未捷身先死?”回答容易,做起来很难。
一句话,食品安全大于天,合力堵住造假源头是根本。
可谓:“三鹿”卷土又重来,
问题奶粉再卖乖;
源头要筑防护坝,
“恶水”才难冲堤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