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京离开我们一年了
打开电视,我总是习惯性的锁定新闻频道。
可能与年龄有关,可能与性格有关,可能与性别有关,还有可能与曾经从事的职业有关。
我喜欢通过新闻节目,或了解国内热点问题的最新解读,或随着记者的视线来到大洋彼岸隔岸观火。
对我来说,看新闻是一种享受,也是闲来消遣的理想方式。
可最近以来心里总有些添堵,对新闻主播的种种表现不敢恭维。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这一,主持人摇头晃脑。没有新闻播报人应有的端庄、大气。不分稿件的类别,该严肃的没严肃,该庄重的不庄重,偶尔一时性起大有手舞足蹈之状。这样既增加不了所谓的亲和力,也让新闻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这二,主持人播音不流畅。短短的一条新闻,念不成句子,好像推车子上坡上不去了,卡壳了。
更有甚者,有时一句话主持人反反复复好几次才在笑嘻嘻中完成,播音员应有的端庄不知哪去了?这也使新闻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这三,主持人错字频出。难字倒罢了,很简单的字读音不准、音调不清。
在我的记忆里,新闻播报人的读字吐音一直具有标本意义,向来是最有说服力的,很多时候胜过字典。
但现在和女儿争论一个字的读音时时万万不敢让电视当蓝本了,因有误人子弟之虞。
还有其他添堵嗜头,不再赘述。
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想起一年前去世的国嘴罗京。
别的不说,他在新闻播音岗位上26年,播出的稿件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26年,罗京大大小小的播音、主持不计其数,不出差错,谁能做到?就是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逊色。
不信你试试!
因此罗京被追授2009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终身成就荣誉就众望所归。
另据,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组委会发布的消息,本土权威调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罗京公众形象进行了满意度调查。
通过街头拦截方式获得的3168份问卷结果显示:九成以上观众对罗京有极高口碑,非常满意罗京的公众形象。
有人惊叹:这样高的满意率在此项调查举办三届以来尚属首次。
这也是我们常常想起罗京的原因。
在这,也想给当今主持新闻的罗京的师弟师妹们提个醒:
想想罗京,看看自己,差在哪?
怀念罗京,咱们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