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世界。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个世界由男人主宰。
不管你高兴不高兴,这个世界是“男在上女在下”的世界。
若果有那个女人不服,想抗拒现实的无情,那你只能坐在宝马里哭。
因此,骂男人需要勇气,更需要粉身碎骨的精神。
但有一个女人,不但敢骂男人,而且敢于骂尽天下的男人,这不能让人惊诧!
看来她是不想活了!
这个女人就是“花蕊夫人”。
对此,博友“吸血鬼的书架”有所介绍:
花蕊夫人,姓费。花容月貌,擅长音律、擅泼丹青,通晓诗词歌赋。14岁被选入宫,深得后蜀主厚爱,封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最喜牡丹花和栀子花,孟昶便命官宦朝野、寻常百姓家遍种牡丹。他发誓:洛阳牡丹甲天下。今后必是成都牡丹甲洛阳。并派多人前往各地遍寻各种牡丹的优良品种,专门在宫中开辟牡丹苑。
孟昶整日与花蕊夫人花前月下,缠绵悱恻。不仅如此,还设宴摆席,召集群臣,共商牡丹。
红栀子花据传是道士申天师所献,可惜只有两粒种子。开花时节,其色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
物以稀为贵,便有人将栀子花试着画在团扇上,不想竞相习成风。栀子花就是我们常说的芙蓉花。自此,每当芙蓉盛开,成都城周围花团锦簇,芳香醉人。据说,“芙蓉城”因此得名。
后蜀主孟昶整日贪恋酒色,纸醉金迷,疏于朝政。公元965年,宋国军队奉命攻打成都。孟昶浑身得瑟,抖动如糠。其母为其羞也,令其自杀殉国。孟昶怕死,违母意,未做稍许抵抗,就在成都城头竖起了降旗。与花蕊夫人一起被俘,押解到宋朝都城汴京。
赵匡胤久闻花蕊夫人艳冠天下,为睹芳容,他赏赐了孟昶及其家人。在全家来宫中“谢主龙恩”时,见到了绝艳的花蕊夫人。
于是,七天后,孟昶暴死,疑是为赵匡胤谋杀。孟昶之母本来就为犬子的请降而无地自容,随之绝食七天而死。
一日,赵匡胤把花蕊夫人传唤入宫中侍宴,并令她即席吟诗。
花蕊夫人面对赵匡胤的傲慢和无理,亲眼见婆母自尽,丈夫被害的惨状,不经悲从中来。
她想到作为囚犯被押送时途经的秦岭之夜。当时,残月西挂,群山朦胧,杜鹃哀鸣,回眸故国家园,丈夫疏于朝政,贪淫无度,终于丧国的悲剧。
作为后宫宠妃,自己曾规劝丈夫“节俭脂粉,以备军事”,却得到了“天府之富,焉能无你用之理”的答复。自己也曾提醒丈夫“备精兵,守雄关,防来寇”,却被丈夫“秦岭之险,无人可越”为由拒绝。当宋军三万人马逼近成都时,拥有十四万重兵的丈夫却吓破了胆,无一抵抗就投降宋国。
想到这这亡国亡民的屈辱,不由得芳心惨然,当即在葭萌关粉墙上填写《忆秦娥》一首,记录此刻悲愤心情。花蕊夫人想到这里,不由得潸然泪下,当即吟道: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当年在成都宫内,蜀主孟昶亲谱《万里朝天曲》,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妇人戴高冠,皆呼为“朝天”。谁知这却是降宋的应验。
花蕊夫人如泣如诉的词吟,使不少在座的宋朝官员也缄默其口,太祖赵匡胤却不以为然,又挑衅地问花蕊夫人,既然如此爱国护家,后蜀国破时,为什么不以身殉国,反而跟孟昶一起降宋。
面对太祖侮辱且极具挑衅性的问话,花蕊夫人神情自若、冷静沉着,略做沉吟后,口占《述亡国诗》一首。
诗云: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吟罢,花蕊夫人仰天长叹,良久不语。突然飞身撞柱,以示贞烈。绝代佳丽香消玉殒。
《述亡国诗》无缠绵,不做作。花蕊夫人以宠妃身份骂孟昶及守城军人枉为男儿,犀利尖锐,入木三分,表现出对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
诗可以怨。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够读到花蕊夫人对后蜀国君软弱无能,投降变节,甘做亡国奴行径的无情鞭挞,嘲讽了后蜀国男人的无能和怯懦。
男人,是天,是能顶天立地,遮风挡雨的树!是危难时机拯救坍塌于不到的匕首和投枪。男人的失职、无能、失信、变节、退缩,在女人心里燃起的失望和痛恨都会被骂为不是男人、不够男人、没男人味。这对真正的男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羞辱和无尽的嘲讽。因而,花蕊夫人的《述亡国诗》被后来的男人称为“骂尽天下男人”的诗。
不讲为什么,这个女人我喜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