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振华们的为难哲学让谁为难?

(2010-04-15 08:55:54)
标签:

体育

蔡振华

国际乒联

乒乓球

沙拉拉

为难

分类: 闲侃娱乐圈

    蔡振华们的为难哲学让谁为难?
    蔡振华:专拣他们的软肋打!
   

    莫斯科世乒赛开战在即,关于乒乓球的话题又多了起来。

    大家关心最多的不是如火如荼的直通莫斯科选拔赛,谁能代表中国出战,也不是中国乒乓球队对能不能拿金牌。而是面对所向无敌的中国乒乓,国际乒联和她的主席沙拉拉又会拿出什么招法阻止中国夺冠,又会出什么点子来为难中国.

    一项体育赛事形成一国对抗世界的局面,大概只有乒乓球这个项目了。

    乒乓球最早只是英国贵族餐后的消遣项目。意想不到的是,百年后被擅长使用筷子的中国人演绎成了世界上最疯狂的小球运动,摇身成为这个东方大国的国球。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了撼动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体坛的霸主地位,国际乒联想了不少法子来为难中国。从小球变大球、使用无遮挡发球到限制参赛人数、球拍的正胶、反胶的设限。当然也少不了用一些歪脑子,出一些损招。

    这不,沙拉拉为了下届伦敦奥运会又有动作了。不管限制参赛人数也好,颠倒单打、团体决赛的顺序也罢,都震动了乒协高层,引起了球迷的强烈不满。

    而国际乒联照样振振有词:比如为了比赛的精彩,为了把球迷召回赛场;比如为了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改变一枝独秀的局面等等。 总之,国际乒联无意为难中国,更无意和中国作对。

    事实真是这样吗?你看,早在2001年4月,遭到众人反对的“发球限制提案”竟绝处逢生获得通过。据了解,这一提案能够通过还要“感谢”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是他的“精湛演技”让某些人梦想成真。2004年2月,国际乒联缩减中国参加奥运会预选赛的选手名额使许多中国球迷感到愤怒。一个名叫“小小”的北京女孩向国际乒联发去了“质问信”,而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诚心诚意地回信,并不厌其烦地对那些“质问”一一作答。他告诉女孩:国际乒联从未想过与中国为敌。 
    而中国呢?在上下一片向国际乒联讨公道、要尊严的声浪中,也有一些人不失时机的开始反思我们的不足了。

   而他们的反思恰恰是围绕国际乒联的思路展开的。

   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赛制不断进行改革,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乒乓更精彩。也就说原来的赛制是导致乒乓球比赛不精彩的罪魁祸首。怎样才能精彩?不知道。要改着看,看着改。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不精彩的突出表现就是中国拿金牌太多,没有悬念。什么时候中国拿金牌少了,比赛就精彩了,改革也就成功了。

    顺着关于精彩不精彩这个话题看下去:我们的一些同胞反思了多年,都不足以服人。有一种观点却让人初看新奇,细想无言。他们竟然把乒乓球的精彩与否归罪于中国选手,特别是中国顶尖高手的比赛观上。

    先说发球。发球是乒乓球前三板技术之首,是惟一由运动员完全根据自己意志,以任何适合的力量、速度、旋转、线路、角度击到对方台面任何合法位置的技术。有一手好发球,对策动整个进攻相当关键。曾有业内人士认为瑞典的老瓦是世界上横板中间发得最好的选手。但世界上深得发球真谛的还是中国人。能使乒乓球长胜不衰的根本源于中国在接发球技术上不断创新。既然可以玩意志,就要制造出神鬼莫测的效果。国际乒联每一项发球限令出台,随后都有一位破解限令的中国“魔术师”诞生,而且屡试不爽。言下之意,中国好似在为难世界。

    再说,中国人为什么能赢球?这些人把世界冠军的一些言论拼凑起来进行现身说法:世界冠军王浩曾直言,乒乓球就是一种让对手难受的运动。女乒主教练施之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教练,就是要指导球员找别扭,对方哪儿别扭就往哪儿打。男乒主教练刘国梁也曾说,打球要让对手不舒服,先让自己不舒服。王浩还有更直接更形象的表述:“极端点说,战胜对手,先得让对手恶心自己!”

    于是他们总结道,三代国手,三个世界冠军,所见略同,乒乓球是世界上胜负观最强烈的运动,只有具备高智商的人才能驾驭这项以“为难哲学”为内核的运动并实现完美平衡。

   据此,人家得出结论:中国球员心中藏有“为难”韬略,“为难哲学”主宰了中国队员的胜负观,乒乓球精彩就难了。“为什么12大板的场景越来越少?那是徐寅生没劲,换做庄则栋,两板就弄死他了。”王浩的回答虽是戏语,但他们认为却是真话。

  他们眼里另外一个难于让比赛精彩的理由是中国乒乓落地难。

  据说,曾有一次,河北省乒羽中心主任董克清、高级教练姚国才、杨鸿雁和世界冠军王浩在一起闲聊。说到乒乓怎样更好看时,一致认为球迷最爱看的是对拉。“有数据统计,一场比赛中,两名选手对拉3、4板时,观众开始鼓掌,到6、7板时,现场掌声雷动。” 而现实中的情况是,调动观众情绪远非易事。“我们的球员发球很隐蔽,动作很小。别说观众,就是我们站在球网对面,有时也看不清,而这一球可能左右整场。看不清旋转,是影响观众看球的最大障碍。”王浩说。至于大力对拉弧圈,观众很过瘾,可选手并不愿那样打。“中国乒乓最尖端的技术都在前三板里面。能前面解决战斗,没人愿意退到中远台对拉。”因此,中国队虽然拥有所谓的宇宙技术,落地却遇上大难题。乒超联赛经历了最初的热闹后,逐渐在大城市失去市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想看清宇宙乒乓的门道,真的是一件难事。

    看看,这就是中国的乒乓球虽强大但让世界屡屡为难自己的原因!也许,诸位的态度是认真的。也许他们是真想找到乒乓球比赛不够精彩的深层次原因,避免世界上的沙拉拉们再次为难中国乒乓。

    但如果没有了这些最基本的取胜法宝,乒乓球运动将何去何从?拿为难哲学、发球的乖戾、对拉的缺失来诠释世界为难中国这个话题未免有点跑偏,有离开体育比赛的本质和基本常识来说事的嫌疑。这种带有明显讨好卖乖的反思,怎么看像是一份检讨书,一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反悔。实质上是对中国乒乓球运动几十年发展的全盘否定。

    毕竟乒乓球只是一项赛事。我们可以也正在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推广和普及认真的尽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放弃了这项运动本身的基本玩法,赋予它太多的匪夷所思的附加值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美国的篮球参加奥运会拿金牌无悬念,国际篮联也没有动过心思去修改比赛规则。而倒是为了那份精彩,盛情放宽条件邀请NBA的球员参加奥运会,为此不少人欣喜若狂。巴西足球的的桑巴魅力让无数球迷倾心喝彩,澳大利亚的游泳先进让人惊叹。谁也没有那种酸酸的感觉,都是放下架子向人家虚心学习。偏偏到了我们这里,有了一个优势项目就处处为难,这是国人难于接受的真正原因。

    为难哲学实际上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比赛场上,好输不如赖赢。单单为了精彩,倒不如来个表演赛。美国的NBA的明星赛纯粹就是表演不计输赢,很难说他的激烈精彩程度比得上季前赛、季后赛,吸引观众的程度也就大打折扣。

    有一天,没有了为难哲学,人家的运动员掌握了为难中国的哲学,我们输得一塌糊涂,你会怎想?你是不是会非常怀念我们的“为难哲学”?

    比赛,赢是硬道理。为难哲学是在无数次历练后得出的宝贵经验,绝不是世界为难中国的根本理由。

    有朝一日,我们输得没人为难你了,没人理你了。自己为难起自己来,才是真正的悲哀。

    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解释世界为难中国的理由,但所谓的“为难哲学”不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