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itymotors.com.cn/news/i/191/2009/2/10/200921015365387477803.jpg
《捐助》最终在央视举办的“我最喜爱的春晚语言类节目评选”中击败各路好手,获得一等奖。
同时,元宵节之夜我们也见证了奇迹发生的时刻:一个“要钱更要脸”的荒诞时刻。
谁都知道,赵家军的《捐助》是在一片骂声中获得这个奖项的。
在主持人煞有介事的宣布这个结果时,赵本山和他的弟子们没有欣喜若狂,反映平淡得好像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春晚上演《捐助》后,一直处在争议的漩涡。面对观众的质疑、不解、诟病以及能不能获奖的争论,央视一直稳坐钓鱼台,似乎和赵本山早已有个约定,潜台词是:“获咱们的奖,让白痴们骂去吧!”
和以往一样,朱军代表央视照样信誓旦旦的表白,这个结果是亿万观众投票产生的。
但观众一直想讨要一个答案:“为什么?”
为甚么如此低俗的作品能获奖?为什么硬伤难愈、内伤不治的《捐助》仍能“独领风骚”?是其他作品更烂?还是潜规则起了作用?
看着网民五花八门、义愤填膺的指摘言辞,一阵悲凉涌上心头的同时,忽然也有些解脱。
因为,我突然想起一个的故事。
这是一个外国的故事,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有个农场主很喜欢养小动物。有天他突发奇想,将一只小鸭子放在一个瓶子里面养,瓶子是那种内宽口窄的瓶子。他每天喂养它,小鸭子一天天长大。到了某天,小鸭子的身子已经没有办法容纳在瓶子里,只能伸出个头吃东西。
这可愁杀了主人,整天苦思冥想想用什么方法,不破坏瓶子也不伤害鸭子就能把鸭子救了出来。
带着这个问题,他走了好几个地方,专拣聪明的孩子问。
一个说,这个瓶子没有底,把鸭子从后门抽出来就行了。
他答,这个瓶子有底。
一个说,这是一个充气的塑料鸭,放了气,就能拽出来了。
他答,这不是一只塑料鸭,而是一只能下咸鸭蛋的真鸭。
一个说,瓶口有机关吧?鸭子的身子出来时瓶口就能被撑大。
他答,瓶口绝对小于鸭子的身子。并且绝对没有安装松紧装置。
摇头,没辙,难住了,所有人甘拜下风。
对这个问题一切求解都不靠谱,真有点类似哥德巴赫猜想深奥、难懂。
但,是不是换个角度考量一下?也就是说,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反向思维问个问题:
谁见过用这种方法养鸭的呢?大概谁也没见过。
你想,好好的一只鸭子,干嘛把它塞进瓶子里养呢,不是恶作剧,就是弱智。
顺着这个思路看下去,我们应该恍然大悟: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虚假的,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价值!
因为虚假,所以没有价值,就不值得我们为之苦苦寻求答案。
正如《捐助》获奖一样。我们质疑《捐助》为什么获一等奖,而苦苦寻求而找不到答案的同时,就注定了不会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可以省下心来问个问题:谁见过赵本山不获大奖呢?
谁如果死心眼,要刨根问底甚至到祖坟上刨,不是恶作剧就是“弱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