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用】同里古镇

(2011-06-09 05:54:56)
标签:

杂谈

 引用泰山松 小刘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间有吴江”

9月23日早上,细雨蒙蒙,8:30由上海博物馆东侧,乘旅游大巴去江苏吴江县的千年古镇——同里。

同里在上海虹桥机场西面80公里,在苏州南面18公里(屬苏州)。一个半小时车程,约十点钟就到达了同里,天也晴了。

“五湖环绕于外,一镇包涵于中” 。同里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处于五湖(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湖)环抱之中, 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泰来桥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历史上,同里镇称为“富土”。  

唐初,因其 “富土”之名,过于招摇,故把“富”字不出头,去掉一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里”,同里之名,由此而来,沿用至今。 

(不妨回上去看看上面的第一幅照片——泰来桥,石桥上的木条顶似乎是“加上去的”。连同河水中的倒影,真像一个“富”字,可见,要真正做到“富字去顶,富而不露”,是多么不容易!!!)

同里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犹如镶嵌于五个湖泊之中的一颗珍珠,由于同里处于泽国河网之中,历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灾,古建筑保存较多,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现已列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今天,我们一行只能游览同里最为出名的“一园、两堂、三桥” 。

“一园”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 

                                                                     退思园

“仕”与 “隐”,是中国士人生命的两大主题。苏州人文荟萃,出了一大批状元、进士,于是也出了一大批官员。总有些孤高的文人或主动或被动选择逃离官场。苏州又是个被称为“天堂”的城市,于是当这些官员不如意的时候,就会回乡隐居,一隐居往往就会隐出一个传世的“园林”。

“退思园”园主任兰生,早年因镇压捻军有功,授资政大夫,赐内阁学士,任安徽风颖六泗兵备道(三品),光绪十一年被劾削职。落职回乡后,花十万两银子建造了宅园,园名“退思”,意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

“退思园”一改大气而张扬的纵向设计,采用了隐蔽性很强的横向结构,以表明主人的深藏不露。由西向东分别是厅堂、内宅、中庭、花园,错落有致,使得九亩八分地的园林内敛而雅致,紧凑而别出心裁。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茶厅

由彭冲题写匾额:古镇名园; “退思园”匾额由启功题写,弥足珍贵。

山水画两旁有一幅对联: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正厅——荫余堂

厅的正中是一幅山水牡丹画,两侧有两对草书对联,一对是“水榭风来香入座 琴房月照静闻声”,另一对是“映日晴窗闲试墨 寒泉古鼎自煮茶”。

厅内的两件摆设很特别:一面穿衣镜和一只西洋座钟,分别陈列在对门的两个墙角,右边的镜子与左角西洋钟正是“尽忠”的谐音。这两样物件在一百多年前是稀罕之物,取“精忠报国”之意,含蓄地显示着主人的身份。

厅内的屏风和镜子表达主人渴望“内心平静”,时年四十几岁、曾官居兵备道(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的主人又怎能真正平心静气地蜗居在江南一偶、不问世事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畹芗楼

内宅的主体建筑,以园主任兰生的字命名-畹芗楼,是园主及其家眷起居之处,各有五楼五底。南北两楼之间由东西两重廊道相连,廊道于楼浑然一体,形似一个环形建筑。民间又称之为“走马楼”。廊道的墙壁上开有小窗,既可通光,也能通风。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泉石遗韵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封火门

一道非常厚重的防火门,倒是原汁原味的原物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旱船”

穿过封火门,是位于中园庭院横轴西端的画舫式船厅,原是园主人接朋待客之处。这个船厅名曰“旱船”。 这艘旱船名为“船”,但实际上没有头尾,只有中舱,如果不看两侧的和合长窗,不太容易辨认出是“船”。旱船前舱设置八扇长窗,如锦屏障目,隔而不断。“旱船”北侧是一棵当年由任兰生亲自种植的广玉兰,寓意园主“兰生”之名。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岁寒居

岁寒居是位于中园南侧的一个小楼,小巧玲珑,古色古香。透过居室花窗,一幅“松、竹、梅”岁寒三友立体水墨画映入眼帘,梅花傲雪、苍松斗寒、淡竹滴翠,充满诗情画意。三五好友聚集一堂,围炉品茗,以文会友,其乐融融。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退思园的中园

连接退思园中园和东园的是一开在白墙之中的月洞门(照片中央的圆月形洞门),月洞门中园一侧的门洞上部有一砖刻,上书“得闲小筑”四个字。月洞门东园一侧的字是“云烟锁钥”。

出月洞门外,进入内园,只见:一个亭子临水而立,称作“水香榭”。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水香榭

 “水香榭”凌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榭内有一幅对联“水榭风来传远香,琴房月照静闻声”,点明了园主人的心志和水榭的景致。从水榭俯望水面,只见荷香阵阵,水波粼粼。春日观鱼,秋夜赏月,实为赏景佳处。

出“水香榭”往北即是回廊,壁上嵌有清朝书画家恽南田的石刻。  继续往东,来到“退思草堂”。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退思草堂

“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体建筑,坐落在东园中水池北侧的鸳鸯厅,飞檐画株,庄重典雅。

堂前有宽阔的玉色平台伸入碧水中,凭栏可观赏水中游鱼。水中点缀着些许睡莲,波光水影,宛若仙境。从“退思草堂”隔水环顾四周,一幅山水国画展现眼前。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退思草堂”是花园的主景建筑,草堂朴素淡雅,不求华丽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退思草堂”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九曲回廊

与“退思草堂”相连的是环水池而筑的“九曲回廊”,曲折有致,宛若天成,将人带向曲径通幽、诗情画意之处。漫步“九曲回廊”,移步换景,宛如观赏一幅浓重的水墨山水画长卷。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九曲回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回廊壁上有九扇造型各异的漏窗,窗中央嵌有“清风明月不须一钱买”的诗句,借以寄托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先秦石鼓文”(買)

一窗一字,字体采用了被称为“先秦石鼓文”(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因刻在石鼓上而得名)的古字体,形态独特,这句诗取自李白的诗作,与苏州名园沧浪亭中的“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闹红一舸

在“水香榭”南面,一条有头无尾的石船,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舱地坪紧贴水面。虽是石船,但由于池子的水通过池底三口极深的井与外面的同里湖相通、是活水,所以泛着小小的波澜,站在上面还真有一点上下颠簸的幻觉,船头红鱼游动,点明“闹红”之趣。故名“闹红一舸”。

“闹红一舸”两侧配有活络的雕花木窗,冬可抵挡风寒,夏可纳凉消暑。(照片右边的是“水香谢”,右上角是“揽胜阁”。

退思园的花园以水为中心,建筑、假山沿水边布置,建筑多贴水而筑,整个园子象浮在水上,与其他园林相比,平添一分动感,园林学家陈从周称退思园为“贴水园”。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从侧面看到的闹红一舸,朱色石舸坐卧在碧水之上。石舸与东面的假山怪石遥遥相对,仿佛行驶在青山绿水之中。“闹红一舸”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其特有的动感。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菰雨生凉轩

在内园之东南角,有一处临水的“菰雨生凉轩”,面水开四扇长窗,轩内隔屏正中置大镜一面,镜下设有一床榻(草席均为原物),夏日卧于榻上,即可对镜观赏园内山水美景,坐绿拥翠,其乐无穷。

据传:轩底下设有三条水道,水池中的清水流淌之中,带走夏日酷暑,送来阵阵清凉。

从“菰雨生凉轩”隔水相望,亭榭堂廊,错落有致。放眼园中,山水画卷,尽收眼底。

自“菰雨生凉轩”穿过假山洞,沿石级盘旋而上,便来到堪称江南园林一绝的 “天桥”。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天桥

“天桥”。是一段上为桥、下为廊的独特二层楼廊,把左侧的“菰雨生凉轩”和右边被称为“辛台”的一幢二层小楼巧妙地连接起来。“天桥”与园西北部的“揽胜阁”遥相呼应,被誉为退思园的“三绝”之一。这种二层廊桥在江南园林中非常罕见。

在“天桥”北侧荷花池南岸,矗立一块独体巨石,高5米左右,因其形若一位驻足远眺的老人,所以被称为“老人峰”。这块巨石是产自安徽灵璧的灵璧石,整块巨石玲珑剔透,自然天成,与背后的天桥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奇特的风景图画。(照片右边是“老人峰”)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退思园的镇园之宝——“老人峰”顶的仰天石龟,栩栩如生

“老人峰”顶端的“灵璧石”与石鼓文和“退思草堂”内的《归去来兮辞》碑拓并称为退思园“三珍”。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天桥”上鸟瞰。(照片左上角的五角形小楼为“揽胜阁”。)

天桥连接“菰雨生凉轩”和“辛台”,弯曲自然,轻盈飘逸。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悠扬的民乐把我们引入了主人任兰生跌宕起伏的人生乐章。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眠云亭

位于水池东侧的假山,山上松竹叠翠,怪石嶙峋。假山的位置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当游人从中园的月洞门进入东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假山,叠翠假山与园中心的一池碧水构成一幅山水图画。假山还把“退思草堂”、“琴房”、“菰雨生凉轩”和“天桥”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亭台堂轩皆依山而建的氛围。 

“眠云亭”是立于假山之巅的一个小厅,其名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的最后一句“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卧石人”。“眠云亭”原为园主人与友人弈棋之处,是园内“琴”、“棋”、“书”、“画”四景之中的“棋景”之一。假山上古木参天,小亭犹如高眠于云中,晨可观日出、夜可赏明月,尽享自然山林归隐野趣,“眠云”二字令人拍案叫绝。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琴房是位于 “退思草堂”之东的几间小房。窗前小桥流水,四周绿树掩映,幽静雅清,恍如仙境。月色之下,耳听潺潺流水,操琴弄瑟,高山流水,人生何求?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二楼游客照相处是位于望月楼东侧末端的“揽胜阁”,一座不规则的五角形楼阁。从东园内放眼望去,“揽胜阁”与“水香榭”相邻,是退思园内几个登高览胜处之一,“揽胜阁”与“天桥”和“菰雨生凉”轩一起,被誉为退思园“三绝”。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任兰生虽然是同里人,但曾师从安徽的巡案16载,故“退思园”建筑受徽派影响极深。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出“退思园”,还去了“二堂”——“嘉荫堂”、“崇本堂”。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厚道传家

其实,园林和建筑一样,都是人类为改造自己生活环境所作的一种创造性劳动。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两层的木楼,每一扇门、每一格窗,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图案花草居多,也有人物。不足十厘米的人物,连眉眼都栩栩如生。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衍庆楼

厅上对联一幅,上联:春来堂上琴书?;下联:花满阶前几席香。博友,您能猜出上联中缺少的是哪一个字吗?

看了“一园”——“退思园”, “二堂”——“嘉荫堂”、“崇本堂”,自然该去走走“三桥”——长庆桥、吉利桥、太平桥。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同里古镇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割成7个“小岛”,而55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 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同里“三桥” 

同里众多的桥中最出名的当首推长庆、吉利、太平三座,俗称“同里三桥”。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长庆桥 

      同里有个古老的民间风俗——“走三桥”:同里人添丁、婚嫁、做寿都有“过三桥”的习俗,祈求太平、美满、吉利。

      到了同里,当然要走一走“三桥”,寄托我美好的希望。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吉利桥边的鱼鹰或叫鸬鹚,你给钱的话,它们的主人会叫它们捕鱼给你看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在三桥,沿河的居民小酌摊前,三三两两坐着或喝茶、或吃饭的游客,尽享着古镇的水乡韵味。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摇啊摇,一摇摇到太平桥!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古镇上的吆喝声,吸引了众多老外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时光忆栈           

  时过境迁,“戏皮士”与红太阳放在一起,在当年一定被定为“现行”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傍晚的同里湖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又一天开始了!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9月24日 摄于同里湖畔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同里湖的晨曦

小桥?流水?人家——同里(原创) - 茂昌 - 茂昌小屋的博客

                                                                                同里湖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