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方都市报:下一站 业巡赛OR希望赛?

(2011-05-22 00:46:45)
标签:

高尔夫

生活

希望赛

杂谈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5月22日00:07  南方都市报

  刘宇翔 参加业巡赛还是参加希望赛,这是个问题。

  如果时光倒流到两年前,这个问题就不存在,因为从2001年到2009年9月,中国内地只有一个由中高协主办、朝向管理集团承办的业余高尔夫巡回赛。再往前推,中国业余球手可以参加的赛事寥寥无几。

  自2009年9月希望赛诞生起,中国内地高坛就形成了两个业余巡回赛并存的格局。虽然各自为政,但同属中高协主办的业巡赛和希望赛的竞赛规程、参赛阵容都大同小异。在两项赛事相加一年有13站并且时有“背靠背”的情况下,需要自掏腰包参赛同时又没有奖金收入的业余选手或许要有所选择。

  一位在业界德高望重的中高协官员在微博上提出:两个赛事如何区分?是否需要整合?他建议,两个赛事应该有明确的选手年龄划分:希望赛18- 26岁,业巡赛26岁以上。

  结束上周的希望赛浙江站比赛后,108名选手中有25人(4女21男)转战下周的业巡赛事湖南站,希望赛新科冠军关天朗、张维维双双缺席。关天朗另有赛事撞期,而张维维直言:两个比赛挨得太近了!

  据希望赛组委会统计,同时参加相邻两个比赛的选手大致为三四十人。选择,看来已经是选手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了。

  张维维:两个赛事挨在一起太累

  在14岁的海南选手张维维看来,希望赛和业巡赛“都挺好”。事实上,她的选择也“不偏不倚”:去年参加了6站业巡赛和5站希望赛,今年各参赛一站。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收获了两个希望赛冠军(2010海南站、2011浙江站)和一个业巡赛冠军(2010成都站)。

  “希望赛青少年比较多,不过现在业巡赛也挺多青少年的。业巡赛限制报名,水平差的报不上名,也很难晋级,更难拿冠军,女子80杆就被淘汰了,而希望赛80多杆才会被淘汰,高手没有业巡多,所以业巡赛的等级要比希望赛高。我更喜欢业巡赛,因为比赛选择的场地都比较难。”张维维还是吐露了她对两个赛事的感受。

  “我的领队希望我都能参加,但现在我不跟队里训练,自己请了一名新西兰教练,所以现在我是自己选比赛,等我归队后就由领队来选,”张维维是海南省青少年队的队员,“我选择比赛主要看自己状态,如果正好是改动作的时候就不参赛了。”

  张维维认为,一年打13场也不算多,“但是两个比赛总是挨得很近,打完这个马上再打那个就比较累,遇到两个赛事靠近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放弃下一站比赛,下一站业巡赛长沙站我就不参加了,因为跟这次希望赛才隔几天。”

  “还有汇丰青少年赛,这三个比赛老连在一起,有一回三个总决赛都连着,我打完希望赛就去打业巡赛,打完业巡赛就去打汇丰,给累得半死。我觉得一个月一场最合适,不要老挨着。”

  记者留意到,在今年的赛程中,希望赛浙江站距离业巡赛无锡站结束是10天,而距离业巡赛长沙站是8天。而业巡赛昆明站结束3天(以报到日计算)后,紧接着就是希望赛湖南站。赛程最接近的是希望赛深圳战和业巡赛上海站,中间只隔了一天。而“背靠背”的现象去年更为突出,希望赛上海站、海南站分别和业巡赛河南站、杭州站相隔一天,希望赛湖南站和业巡赛昆明站相隔两天。而相隔一两天的比赛,选手的飞行距离都不短。

  林冶舟:是否参赛只考虑状态

  “两个赛事都不错,但我喜欢业巡赛的难度和希望赛的气氛。”林冶舟和记者谈起了她的感受。

  20岁的林冶舟去年全勤参加了希望赛,同时她也是业巡赛的常客。她清晰地记得自己参加这两个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希望赛是珠海站的79、76、72,业巡赛是2009年深圳正中总决赛的79、74、78。虽然成绩并不惊艳,但林冶舟在赛场上总能成为摄影师镜头的焦点———年轻、漂亮、性感,又有“中国魏圣美”的美誉。甚至在寒风刺骨的2011业巡赛揭幕战上,她依然是全场最性感的球手。

  “希望赛更热闹一点,业巡赛就比较一般,可能是因为做得太久了吧。”热闹,就是林冶舟说的参赛气氛,“但是我更喜欢业巡赛挑选的球场,难度大,更有挑战性,不过每次业巡赛我都打得一般,业巡赛需要选手的水平更高一点,呵呵!”

  林冶舟说,她选择一场比赛,只会考虑自己当时的状态,状态好的话什么比赛都会打,而不会考虑其他因素。

  那么,一年打多少场比赛才能使选手不觉得累呢?林冶舟觉得,比赛还是多一点好,可以给更多的业余选手提高的平台,“平均一个月两场比较好点,分布在月头和月末,这样选手有时间调整状态。”

  范无名:达到积分后才选择比赛

  和大部分自费参赛的选手不同,19岁的湖北选手范无名不必操心钱的问题。

  “打比赛队里有赞助。”范无名是湖北省队的队员,至今已经参加了8站希望赛和5站业巡赛,两个赛事的最好成绩分别是第四和第五。

  范无名的参赛也有点特别,“队里要求我达到业余前30名,才有资格去打比赛,所以我会不断参赛,等积分达到要求后,才会去选择性参赛,我会挑一些自己喜欢的球场。”

  “我还是比较喜欢参加希望赛,因为朋友比较多,跟主办方也比较熟,感觉人情味会浓一点,业巡赛就比较严肃一点。”

  范无名觉得,业巡赛的竞争更激烈一点,希望赛比较容易晋级,“但是希望赛上青少年的优势比较明显,因为18洞的总距离比较短,对于像我这样打得距离远的成年人来说,优势发挥不出来。而业巡赛总距离比较长,小孩子打得不够远,就比较吃亏。我打比赛的目标是转职业,所以希望球场的总距离长一点。”

  家长:两个赛事是竞争对手

  “两家当然是竞争对手,”一位陪伴孩子参加过多站希望赛和业巡赛、但不希望出现名字的球手家长说,“两个比赛各有特色,我们都很喜欢。”

  “业巡赛办的时间长,知名度高,在专业性上胜一筹,经验也丰富一点,在比赛的布置等方面有优势。希望赛是后来者,自然谦恭一点,他们也想找到自己的突破点。希望赛的组织者热情很高,工作人员也比较多,在组织、公关等方面有优势,对球员的照顾会更加细致一点。而业巡赛的人手不是太多,自然照顾得不够周到,比如有时候球手的酒店比较偏远、球手的用餐得不到保障等等,当然这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强项,人手这么少也能把赛事顺利运作起来。可以说,赛事方面,业巡赛占优势,但人文方面,希望赛占优势。”

  这位家长觉得,参赛球手几乎是重叠的,“我感觉有八九成的人两边都参赛,特别像江苏队、海南队、国家队,两个比赛全都打。很多人挑离自己所在地近的比赛参赛,也有一部分人会认为,业巡赛的档次更高,特别是有些已经在业巡赛取得好成绩的,他们就不想再参加希望赛。”

  “比较起来,业巡赛报名的人更多,他们有很多打了很多年的‘粉丝’,就是那些打得不是太好、但是每一站都会参加的选手,这批人为数不少,他们打八九十杆,水平已经转不了职业,但是和业巡赛已经有深厚的感情。他们通过参赛来见见老朋友,而希望赛目前还没有这种‘粉丝’。”

  对于两个赛事是否应该划分年龄的问题,这位家长表示没有意义,“国内的赛事还是太少,有两个比赛能打还是好的,再说,让26岁以上的选手打业巡,也太‘老’了吧。”

  对话

  朝向管理集团副总经理孟涛: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球员

  问:业巡赛能坚持到今天,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可以说,这是我们的理想。2001年,我们在没有落实赞助的情况下向中高协提出创办业巡赛。我要表达的是,我们不是靠这个赚钱的,靠这个赚钱,这个赛事活不到今天。从初衷来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球员。

  问:希望赛的出现有没有给业巡赛带来影响?

  答:有影响也是好的影响。首先,这说明整个大势是好的,业余球员有了更多可参与的赛事,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了,对于球员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球员水平提升了,赛事的观赏性就会更大,这是有利于赛事发展的。另外,更多比赛的出现能够形成一定的梯队,比如业巡赛就开放了男子10个名额、女子5个名额给希望赛。

  问:当你听说希望赛要诞生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答:希望它能坚持办而且办好。因为我知道在中国目前及可见的若干年,办赛事、尤其是业余赛事太难了。

  问:有人提出两个赛事该怎么区分、是否需要整合的问题,你对此有何回应?

  答:对于一个企业或者说一个单项赛事来说,我们很难去做这方面的工作。需不需要整合,该怎么整合?这需要主管部门来安排。一直以来,我们都提倡各个地区的高协能够把本地区的赛事做起来,形成梯次,地方赛事的优胜选手,再来参加全国性赛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工作开展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问:和希望赛相比,业巡赛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答:首先是品牌,业巡赛已经走过了11年的历程,是中国第一项巡回举办的业余赛事,从这个赛事走出去许多优秀球员;其次是我们坚持高标准,我们在Tee台设置、洞杯设置等球场设置方面一直以来都向职业赛事看齐。

  问:你觉得国内的业余赛一年多少场比较合适?

  答:要是说越多越好肯定有点夸张,但是就目前10多场赛事的密度绝对称不上“拥挤”。如果各地建立起自己的区域规范赛事,让当地选手以最低的成本先接受区域的锻炼,再考虑业巡赛这样的全国性赛事应该更系统。所以业巡赛坚持每两个月1场比赛是比较合适的节奏。

  问:目前业巡赛和希望赛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中国的高尔夫运动刚起步不久,需要所有力量的关心和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个行业才有更强的生命力。

  同哲公关执行董事总经理吴雯:办业余赛,难在不被理解

  问:在国内已有一项历史悠久的业巡赛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创办性质相近的希望赛?

  答:主要原因是中高协要建立一个业余的层级赛事体系。此外,中国高尔夫发展越来越快,球员越来越多,很多想打业巡赛的球员报不上名,我们做希望赛就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求。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有个数据让我很震惊,美国一年的业余赛事有5000多个,其中全国性的赛事就有1000多个,再看看中国有多少比赛?中国目前是两头大中间薄弱,青少年和职业的层级比赛比较多,但业余赛事太少,这也是促使我们做希望赛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感谢业巡赛,我们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业余市场在他们的耕耘下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现在进入要比10年前业巡起步的时候容易得多。当然,我们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刚开始去找球场赞助的时候,人家都不理睬我们。

  问:希望赛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答:和业巡赛相比,希望赛面向的人群更广泛一点,更基础一点。两个赛事都是成人比赛,但我们更是青少年走向成人赛事的一个桥梁。

  从赛事运作来讲,我们和业巡赛比还有差距,但我们有热情,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同时在赛事宣传上也有优势。另外,很多球手很热爱我们这个赛事,觉得我们的氛围很好。

  问:希望赛和业巡现在是什么关系?

  答:中高协在设计这两个赛事的时候也已经考虑到了可能有的相通之处,虽然我们和业巡的团队各忙各的比赛,但我们彼此都比较关注对方,我认为我们不算竞争关系。

  问:如果选手不得不选择性参赛的话,希望赛靠什么来吸引选手?

  答:希望赛要做出自己的文化,以人为本。我们从去年开始做画报宣传球手,还有生活百事通,比如附近有什么银行、药店、超市,怎么去,包括“黑的”的价格等等,尽可能地给球手提供便利。

  问:你觉得国内的业余赛一年多少场比较合适?

  答:可以比现在再多一点,打球的应该不怕累。像关天朗、石昱婷这些小选手,他们都很刻苦,才能出好成绩。

  问:有人建议希望赛应该限26岁以下的选手参加,这样也与希望赛的名称相符,你怎么看?

  答:虽然我们在赛程上没有规定,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形成了年龄阶段。我们一直在做数据统计,从去年开始,30岁以下的选手占了90%,18岁以下的占了25%-30%,说明希望赛选手的年龄普遍偏小。有几个铁杆球手,从比赛创办起就一直参赛,可能他们水平不怎么样,但我想我们也不能拒绝他们参赛吧。

  问:办业余赛事主要难在哪里?

  答:主要难在大家的不理解,大家都觉得业余赛没什么好赞助的,赞助职业赛更好。另外,一说到业余赛,很多人有误解,就以为是像车主赛、客户赛之类的商业赛事。虽然我们一直在亏,但做到这个份上了,我们必须做下去。那么多球员跟着我们参赛,我们已经不可能放弃他们了。

  ◎ 希望赛

  ●领衔球手:张维维、王紫依、刘思芸、林冶舟、范无名、关天朗等

  ●培养出来的职业球手:潘艳红、古国燕、夏欣、秦千惠、宋兰兰、吴士轩、邓飞、宋超、周国武等

  2011年赛程

  ●4月13-15日 珠海

  ●5月11-13日 浙江海宁

  ●6月8-10日 北京

  ●7月6-8日 湖南

  ●8月10-12日 青岛

  ●9月21-23日 深圳

  ◎ 业巡赛

  ●领衔球手:彭婕、刘钰、杨嘉欣、黄永乐、刘宇翔等

  ●培养出来的职业球手:张娜、冯珊珊、杨涛丽、李维、吴阿顺、尚磊、李超、廖贵明、吴康春等

  2011年赛程

  ●3月20-24日东莞

  ●4月24-28日 江苏无锡

  ●5月22-26日 长沙

  ●6月26-30日 昆明

  ●8月21-25日 沈阳

  ●9月25-29日 上海

  ●11月20-24日 三亚

  专题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顾晨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