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反思
(2015-01-14 15:34:58)〖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一课时进行教学。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许多规律。“时间与数学”这节内容是单独成节,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到了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玩儿?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高兴地抢着说去动物园,生2接着说我们去图书大厦看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小朋友奇思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孤儿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儿。可是奇思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奇思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而奇思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奇思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小朋友呢?你们能不能帮奇思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 师: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边提问题边出示奇思和他父母休息的情况。
生1: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同学们表示认可,教师紧接着又问: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有了上个问题做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
2.出示教材中9月份的日历,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标出后请你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填在下面相应的圈内。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很快就把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找了出来,并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
|
|
父亲的休息日 |
母亲的休息日 |
奇思的休息日 |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紧接着请同学们分别观察父亲、母亲和奇思的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稍一迟疑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教师此时给予充分的时间。很快学生有了答案。
生1:我发现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双数,而奇思休息日的数都是相邻的两个数。
生2:我还发现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3:父亲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为什么母亲的休息日的数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的数是4的倍数呢?
生4:因为母亲是工作1天后休息1天,一共是2天,父亲是工作3天休息1天,一共是4天,所以母亲的休息日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的倍数。
生4:母亲的休息日就是每2天里有1天休息,所以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有1天休息,4天一个循环,所以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师:(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后)你从这些数字中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还发现奇思的休息日的数字中后两个相邻的数比前一组的两个数分别多7。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倍数、公倍数等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生1:我能知道奇思和父亲的共同休息日,奇思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生2:还能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生3:(抢着答)还能知道奇思和他父母哪一天同时休息。
教师一一地把学生所说的展示出来,然后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填的方法。
学生在组内交流后,把填好的图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生4:我是按九月份的日历填的,同时有三角形和圆形的就是父母共同休息日;同时有三角形和√的就是父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和√的就是母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三角形和√,那天就是奇思一家三口共同休息日。
生5:我是按父亲、母亲和奇思休息日的图找出答案的。
这时教师再次鼓励并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共同休息日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数字都是双数,而且都是4的倍数。
师:(再次追问)为什么父母共同休息日中的数是4的倍数而不只是2的倍数呢?
生: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休息一天都是4的倍数,而母亲的休息日是2天里休息一天,父亲的这4天里包含着2个2天,也就是说母亲休息2个休息日,才能与父亲的一个休息日相同,所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从日历中找图形的方法,从父亲、母亲和奇思的休息日的图中找出了父母、父子、母子以及一家三口的共同休息日。你知道奇思在九月份的哪一天能实现与父母一起去孤儿院的愿望吗?
生:4日、24日。
(三)日历中的规律
(师点击,在日历表中又框住四个日期。)请你们想想,这组数还存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吗?
生观察片刻:老师,是的。横着看两个数相差1;竖着看两个数相差7;斜着看相加的和相等。
师:你们还想以哪组数来进行观察,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小组讨论。)
师:四个数有这样的规律。那么9个数呢?(师点击,日历表中框住9个数:
7、8、9、
14、15、16、
21、22、23)
师:你很棒,孩子。
生2:我也发现了,7和23相加是30,8和22相加也是30,9和21 相加也是30。
生3:老师,7+15+23=45,9+15+21=45,8+15+22=45,他们的和相等。
(四)小结
这一节我们探讨了一些与时间有关的数学问题,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在实践中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奇思一家三口要到孤儿院这一情境贯穿课的始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思维活跃,经历了知识探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