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招收“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看来不但一般平头百姓是没有指望进来,甚至连那些“老领导”、“老干部”也甭指望沾着实验小学的光了。因为人家只要在编的干部,那些“过期“的自然不在列了。透过《通知》那层薄纸,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的重重黑幕。首先作为办学条件最好的实验小学其在教育资源上必然占据优势,将招生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其目的很显然是将有限的公共教育资源私有化。从这个角度而言极大地破坏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其次选择县城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干部职工子女入学,本身就含有运用“家长资源”的嫌疑。是在“招学生”还是在“招孩子他爸”?这无疑又是教育腐败的一个信号。这是来自《中国经济时报》一篇题为《谁把教育资源私有化
》的报道。
这仅仅是以行政命令式,能我们清醒看到教育不公平、以公权力的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划归“一小撮”人群体的特权体例,但,除此之外呢?是不是还有更为严重的事情的发生呢?
韩愈大贤曾经将老师抬到了“圣人”的高度,他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何谓道?笔者窃以为应为道德,也就是说老师应该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明是非,变黑白,让学生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用教育延伸中华文明之所在。有位朋友的孩子现在香港研究“科举制度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的研究,直言看似“腐败、没落”的科举制度恰恰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她用大量的研究成果证明,“学而优则仕”为统治阶级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才俊同时,让整个中华民族学习的热情一直延续,这和师者的“传道”密不可分,道德规范的力量让中华泱泱文明灿烂永恒!
可现在呢?我们的师者还能坚守操守?还能“传道”吗?甚至想知道“传的是什么道”?上面的新闻报道中主管教育的资源私有化的姿态让普通百姓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孩子们在看到自己被“划在”外面时候的心理感受是什么?不得而知。这种来自外界默化潜移的心灵伤害来自违法的行政命令,使孩子在从小就知道“特权”亦或鄙视自己的“出身”,还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今年又到了一年小升中,我朋友的小孩也在此行列中煎熬,严寒酷暑的到处奔波“培训”,无非就想通过努力上一所自己心仪的重点初中。可惜,这种努力让“教育资源私有化”彻底粉碎了。这个孩子报考的学校被录取的学生中,百分之九十来自当地一所所谓的英文补习学校,据知情人说,这所英文补习学校是“重点中学校长参股”设立的,他们这里握有所有的“历年考试真卷”,培训学校就是高价“培训考生进重点中学的重点班”……我和朋友在轻描谈写聊着“校长盈利,全校支持背后的猫腻”的时候,朋友不经意间又透露一条“教育资源私有化的罪证”。
据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凡是在小学期间获得“省、市、区各级三好学生”称号的孩子可以免试升入重点中学就读,于是乎,这种象征着“又红又专”孩子的荣誉称号就被老师“授予”或者“批发”给了自己、同事和社会关系的孩子们了,这些孩子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无疑他们的爸爸、妈妈都是“最棒的”!但是,身处其中的孩子们看到这种严重不公的社会现象时,对他们的心灵、对社会的认知将起到多么坏的作用,只能无奈地揣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