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歹徒不法行为擒拿格斗老兵拳脚杂谈 |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在7月2日晚,一位到石家庄投资的港商刘先生在停车后遭遇五名歹徒的碰瓷敲诈。刘先生不从,五人对他拳打脚踢,正当他无助时,恰好一位30来岁的年轻人路过。这位年轻人见此情景,就上前制止,哪知五个歹徒非但没有停止不法行为,反而对年轻人大打出手,其中几名歹徒掏出匕首刺向年轻人,但是这五名歹徒这回遇到了克星,不到十分钟,五名歹徒不但没有伤害了这位年轻人,反而被孤身一人的年轻人打翻在地,仓皇而逃。刘先生非常感谢这位年轻人并拿出2万港币表示感谢,但年轻人坚决拒绝了,刘先生问其姓名,这位年轻人只说自己是一名老兵,说完便消失在夜色中。记者后来得知这位年轻人曾是一名退伍的特警。笔者看到这条报道感觉这仿佛是尚格云顿主演的《终极标靶》中国版再现。在美国影片《终极标靶》中,尚格云顿主演的角色是一名退伍的海军陆战队队员,当他看到初到小镇的姑娘被四名歹徒抢劫时,他见义勇为,把手拿匕首、酒瓶、两节棍的四名歹徒打翻在地,然后不留姓名,不要酬谢,嘱咐姑娘以后不要露财,头也不回消失了。
港商刘先生是幸运的,五名歹徒这次是倒霉的,因为遇到了退伍的受过专业训练的特警。假如这位年轻人不曾当过特警,也没有练过武术和散打,只是凭着一股子勇气见义勇为的普通人,恐怕又要上演一场见义勇为的人被歹徒刺成重伤,捂着伤口追出十几步,最后由于伤势过重倒地而亡的悲剧。由此笔者认为当一个人见到不法分子行凶时,想见义勇为,最好审时度势,量力而为,或斗智,或斗勇,千万不要仅凭一时的勇气轻易出手,否则非但不能制止不法行为,反而使自己受到伤害,轻则重伤致残,重则危及生命。君不见有多少仅凭一时的勇气见义勇为的人,结果不是致残就是丧命,最后使家庭和个人常常陷入极大的困境。那么有人会问:“以你观点,我们都应该当看客,见死不救?”笔者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想见义勇为时,最好审时度势,量力而为,既保护了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又使自己避免损失,这就需要讲究方式方法。
首先,见义勇为者要具有战胜歹徒的实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最好别轻易采取行动。所谓实力主要指勇气、体力、技能以及必要的器械。勇气是见义勇为必备的第一素质,因为见义勇为是不怕牺牲、不畏凶险的英雄主义行为,没有勇气是不会见义勇为的。体力是见义勇为必备的第二素质。如果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没有强壮的身体,面对凶狠的、手持凶器的歹徒是无法战胜歹徒的。如果见义勇为者身材矮小、体质虚弱或者年老体衰,面对强壮的歹徒是不堪一击的。技能是见义勇为者的第三个素质。见义勇为者的技能是指会简单的擒拿格斗和躲闪凶器的能力。如果见义勇为者不具备这种素质,在赤手空拳见义勇为时,面对一个手持匕首或砍刀的歹徒,恐怕会受到严重的伤害。试想开头提到的“老兵”特警不具有熟练的擒拿格斗的技能,要想战胜五名歹徒,难度是太大了。器械是战胜歹徒的必要工具。器械可以是最简单的、最容易找到的武器,比如砖头、棍棒、酒瓶、椅子等等都可以作为战胜歹徒的武器。如果既没有空手夺刀的本事,手中也没有一定的器械,见义勇为者受伤是避免不了的,除非见势不妙赶快撤退,打电话报警。
其次,见义勇为者要审时度势,能出手时再出手。笔者认为见义勇为者在出手制止不法分子前,最好仔细观察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包括歹徒的具体情况、人数、所持器械以及地理环境,也要考虑自身的条件是否能制止歹徒的不法行为。如果歹徒是一个人,凭借自身的能力完全能制止歹徒的不法行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果歹徒人数两个以上,自己又武功高强,擒拿格斗、空手夺刀样样都行,一个人对付四、五个没问题,就立刻出手。如果歹徒手持凶器,见义勇为者又不具有空手夺刀的能力而且当时又找不到应手的家伙,最好别出手。如果见义勇为者身高和体力都不如歹徒,最好也别出手,可以打电话报警,这也是见义勇为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