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语文优质课点评之一

(2011-11-07 16:09:44)
标签:

优质课

杂谈

分类: 阅读教研

从目标设置与达成看教学效果

  

唐德远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下面试就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达成,评价这次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的教学效果。

 

  一、要结合文本特点设置目标。教师要熟悉文本,忠实文本,吃透文本,找准角度,设置符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如《空城记》分析人物,抓“三笑”与司马形成鲜明对比的目标设置,突出了小说的特点;《周庄水韵》赏析文中突出景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目标设置,突出了散文的特点。由于教学目标设置符合文本特点,这两位选手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一部分手拟定“目标”,脱离了文本特点。如《回忆我的母亲》的目标是两个:1、学会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母亲的优秀品德;2、有感情的朗课文的14—17段。这两个目标都没有从本文选材的简洁、典型,语言的质朴无华,记叙、抒情、议论的巧妙运用等方面设置目标,教学就在反复朗读课文14—17段中结束。

  二、围绕单元说明设置目标。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了解这篇课文处于教材的什么位置,它所在的单元有什么特点,这个单元有什么值得学生去学习的。教师在制定具体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应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单元说明”,认真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对全单元的课文有一个整体认识,把单元教学重点分解在各篇课文中进行落实。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说明:“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事理性说明文……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把握作者所说明的事理,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并进一步掌握不同的说明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简明、平实的语言特点。”这位选手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学习以逻辑顺序安排事理说明文的结构”,是紧扣单元说明中“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设置的,但可惜其他的目标就偏离了单元说明。课堂教学显得重点不突出。

  三、要根据学生情况设置目标。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恰当设置教学目标。有些选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我要向学生讲什么”,而往往忽略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学生应该获得什么”。一堂课,往往以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讲完为目标,而不是以学生的获得来评判教学任务的完成。即使学生想“动”也没有时间可“动”,学生就只能“不动”,就只好“被动”,无法做“主体”而只好当“客体”了。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明确。目标明确,才能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我们有的选手教学目标设计大而空,可操作性差。其表现是教学目标设计流于表面,挖掘不深,不具体、没有明确的教学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比如,《鲁提辖病拳打镇关西》,其目标为:“1.扫除字词障碍。2.帮助学生疏通故事情节。3.初步认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的冤苦生活。每篇记叙文几乎都有“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故事情节”的教学,这样制订目标,明显是游离于文本之外。其第三条,“初步认识”,定位模糊,重心偏离。这样的目标,可以说,在教学中是没有任何本质的意义的。

  作为老师,我们的每堂课都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它是教学的定向。在语文教学目标设置中,要力求全面、准确、具体地将预期的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表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按照相应的教学思路,逐步引导学生走向教学目标。

(评委简介:遵义县一中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管专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