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繇的繇字读"yáo"不读"yóu"

(2016-07-05 06:11:56)
标签:

文化

娱乐

书法

钟繇

历史

分类: 杂谈

http://s7/mw690/001JxlP1zy730mpySr4a6&690

关于钟繇名字中"繇"的读音,一般认为是"yáo"和"yóu"两种。据考证,应当读"yáo"不读"yóu"。理由有三:

其一,古人的名与字是相关联的。

钟繇,名繇,字元常。“繇”是一个多音字,如果读作“yáo(瑶)”时,意义为“花草盛貌”。其“名”与“字”出自《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句。取“万物繁盛循环恒久不易”之义。河上公注曰:“芸芸者,华(花)叶盛。”于是可知,“繇”的义与“芸芸”之义相合。可以说,他的“字”是对“名”的相辅。因而名“繇”与字“元常”有着意义上的关联。若读“yóu(游)”时,古同“由”,从,自,则与“字”(元常)的意义没有多大关系。

据此推断,钟繇的“繇”应读作“yáo(瑶)”,不能读“yóu(游)”。
其二,古人对尊长的名讳是很在意的。
        我小的时候,父辈的名讳还是不能直呼的,直呼长辈的名讳就等于骂人。轻则以为报复呼出对方长辈名讳,严重者则是为此展开一场打斗。后来,世风日开且下,多有以西方习俗为标榜者,把长辈的名讳当成朋辈直呼,鄙以为其不知礼数耳。《晋世说》(《世说新语》):庾公谓钟会曰:"使以久望卿,遥遥不至。"大概是举其父之讳来嘲讽。世说新语说的是野史,但是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所以,钟繇名字"繇"的正确读音应该是"yáo"。把这个版本解读一下就是下面这样一个情景。《世说新语•排调》中有一则:“晋文帝与二陈共车,过唤钟会同载,即驶车委去。比出,已远。既至,因嘲之曰:‘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会答曰:‘矫然懿实,何必同群。’帝复问会:‘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 钟会是钟繇的少子,晋文帝司马昭,其父即为司马懿,古代对尊长应避讳,此处晋文帝用“遥遥不至”来戏钟会,在这个问题上钟会毫不客气以文帝父“懿”讳回之,各人故意将对方父亲的名字或同音字相谑。另一则记载是说与钟会的哥哥钟毓相戏。仔细的读者可能要说,尧舜之尧不是也与钟会之父的名讳谐音了吗?其实不然,繇yáo、尧(伊尧)古音不同,一在喻母,一在疑母,故钟会说“上不及尧舜”没有犯他父亲的名讳。

这就清楚地表明,钟会的父亲钟繇的“繇”字与“遥”同音,所以应该读作yáo。

其三,追古溯源,据其生活年代最近的历史记载当为可信。

《三国志集解》作者卢弼注引曾廷枚《香墅漫钞》卷二说:钟繇字元常,取《皋陶》"彰厥有常"之义。繇同陶,非由音也。同样还引用潘眉的话:繇,音遥。《史记·东越传》"繇君丑"《索隐》"音摇"。《吴太伯世家》"子周繇立"《正义》"音遥"。《汉书》"徭役"字,悉作"繇",《国志》(《三国志》)亦多作"繇",其作"徭"者,后来俗本所改。杨慎称:钟繇字元常者,取《皋繇陈谟》"彰厥有常"之义。今多以"繇"音"由",非也。《晋世说》(《世说新语》):庾公谓钟会曰:"使以久望卿,遥遥不至。"大概是举其父之讳来嘲讽。

所以,钟繇名字"繇"的正确读音应该是"yáo"。

为什么有人会把钟繇读成钟(you)呢?明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十二《马超兴兵取潼关》:“长安郡守钟繇,一面飞报曹操,一面引军拒敌。”(注:繇音由。)明.萧良有、杨臣铮《龙文鞭影》卷下尤韵:“篆推史籀,隶善钟繇。邵瓜五色,李橘千头。”《龙文鞭影》是风行于明清两代的蒙学读物,讹传甚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