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2009-11-17 08:35:43)
标签:

眉山

三苏祠

观景

感想

杂谈

分类: 青城杂谈

    和“七匹狼”、“五牛”一样,“三苏”现在成了著名商标,可惜利用这金字招牌赚得盆满钵满的不是三苏祠,而是酒厂和餐饮公司。“三苏系列酒”、“三苏酒楼”、“三苏矿泉水”、“东坡肘子”、“东坡鱼”,每天都在强化着人们的耳膜和味蕾,且随着电视广告的播出,声名日隆,妇孺皆知。照此趋势,若干年后,人们会不会把三苏祠当做三苏父子经营的食品公司,把苏东坡认作专门研发川菜佳肴的大厨?有可能。为此,我将游三苏祠所见所闻记载下来,让我那整天闷头搞科研的儿子也知道三苏的人生脉络,了解历史上文人君子对三苏的推崇,以免被人忽悠。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正门,三苏祠故宅大门,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门楣上“三苏祠”横匾,为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门柱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为已故四川大学国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向楚撰文,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刘梦伉手书。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前厅,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门楣上挂一匾“文献一家”,为清道光眉州知州洪运开书。门枋上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为康熙年间四川遂宁籍进士张鹏翮手书。

    张鹏翮先生所书对联绝妙,不仅供游客赏读,也给后世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千古文章四大家”是那四大家?有人说是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也有人说是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黄庭坚,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争议使此名联更加醒目。联想到成都青羊宫的宝物——两尊青羊,就是这位张先生从北京搬运来的,其对四川文化产业贡献巨大,建议有关部门给他追授“突出贡献奖”。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正殿,又名飨殿,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前有三匾,中为“是父是子”,左为“文峰鼎峙”,右为“文章气节”。殿内塑有三苏父子像,悬挂一匾“养气”,为乾隆二十年眉州知州张兑和书。

    苏洵一共有六个子女,三男三女。苏轼、苏辙的前面还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但他们都不幸早逝。苏洵与苏家硕果仅存的两个男儿一起名列“唐宋八大家”,同在文坛上大放异彩,赢得世人钦敬。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苏洵(1009—1101),字明允,号老泉。青少年时好交游,27岁在其夫人程氏的勉励下始发奋攻书,不仅精通“六经”百家之说,而且下笔能写好文章,成为一代宗师。其《权书》、《衡论》、《机策》等22篇政论文,深得翰林欧阳修、宰相韩琦和仁宗皇帝赏识而被录用,为皇帝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我认为,苏老泉最值得炫耀的事不是给皇帝写书,而是培养了两个青史留名的儿子。当年苏洵若是写一本《大文豪是这样炼成的》,相信一定受到家长们的追捧,洛阳纸贵,畅销千载。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嘉佑二年(1057)进士及第,后于弟苏辙参加了秘阁的制科考试,入三等(宋朝入三等的仅四人)。他官至翰林学士,为朝廷起草文诰,给皇帝讲学;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先后出任过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登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地方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其卓著的政绩惠及后人,彪炳史册。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能作家,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诗”代表宋诗的最高水平,“苏词”开创了中国豪放词风,“苏字”居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他在绘画、水利、音乐、养生等领域亦著述甚丰,创造极广。苏轼的影响早已跨越时空,跨越地域,成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

    笑傲江湖的金庸大侠瞻仰三苏祠,留言:“四川多才士,东坡第一人。”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苏轼之弟,19岁与兄同科进士,入制策四等。官至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副宰相)。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启贤堂,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一直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寓意承前启后,让有德有才的人济济一堂。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来凤轩,原系苏轼兄弟青少年时期的寝室,又是其读书房。苏洵为勉励苏轼兄弟勤学上进、博学多才,将它取名“来凤轩”。嘉佑二年(1057)苏轼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后,名震京师。诗人梅尧臣于1058年写了《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诗中有“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的句子。来凤轩系康熙年间重建。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八娘伴母。程夫人,眉州青神人,苏洵之妻,苏轼苏辙之母。三苏父子成为一代文豪,程夫人勉夫教子,功不可没。

    苏八娘,苏洵小女,苏轼苏辙之姐。司马光:“幼女八娘,有夫人之节,聪慧好学,为文往往可观。”八娘10岁嫁与舅舅之子程正辅,不足两年郁郁病逝。后人惜其早逝,以之为原型,演绎出《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苏宅古井,孕育了三苏父子。导游说,井水甘美,长年都不枯竭,饮此井水,使人耳聪目明。紧邻苏宅古井,一株古黄荆盘曲出枝,相传为苏洵所植。眉山民间有句俗语:“黄荆条下出好人”,指长辈管教贪玩不好学的孩子常用此作家教予以惩戒。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木假山堂。苏宅曾置木假山。木假山为苏家至宝,苏洵、苏轼、梅尧臣、陆游均为木假山作文赋诗。清康熙四年眉州知州赵惠芽重建三苏祠,辟木假山。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晚香堂,为同治十年(1871)建。现东西厢房均为苏轼、苏辙六公子及苏家女眷塑像陈列。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披风榭。南宋眉州知州魏了翁尊师重教,筑有披风榭,中绘东坡像。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眉州人为纪念苏轼、魏了翁,在三苏祠内修建了这座披风榭。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三苏祠内存苏轼手迹及宋元以来石刻150余件。其中,最有名的是罗池庙碑,人称三绝碑,即韩愈祭祀柳宗元的祭文,苏轼于宋绍圣元年(1094)的书法,故又称“东坡第一碑”。珍贵文物还有宋孝宗赠苏轼制碑,清康熙御书“坡仙遗范”匾等。

 

         千古风流三苏祠(二)

    三苏祠正门口的一株千年银杏,人称“眉州第一树”。古树象征着古祠堂的主人,挺拔,超逸,万古流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菊香锦官城
后一篇:彭祖山探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