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瞧,武大郎开店了

(2009-03-22 09:29:02)
标签:

武大郎烧饼

炊饼

中国比萨

恩施

杂谈

分类: 青城杂谈

    “春分”之日,在我家对面的街里,一家武大郎烧饼店隆重开业。小店开业大吉,不一会儿,买饼人已排起长队。我上班路过,感到新鲜,却无暇靠近探视,一路上脑子里翻腾着有关武大郎的记忆。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第一次读古典名著《水浒》,书中对武大郎生动的描写,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人称“三寸丁骨树皮”。这个头戴绿帽子的男人,天天挑着炊饼担子满街叫卖,早出晚归,养家糊口,最终被淫荡绝情的潘金莲和淫暴残忍的西门庆毒死。武大郎的名字是一种市井平民倍受屈辱的象征。后来,著名漫画家方成创作了《武大郎开店》,讽刺社会上流行的用人制度的弊端,又给武大郎戴上了妒贤嫉能的政治矮人的帽子。历史文化传承,武大郎成为中国男人中最卑贱的角色。过去,你要称呼谁是武大郎,他立马翻脸,绝不笑纳。

    然而,市场经济化腐朽为神奇,武大郎时来运转。武大郎,一个炫酷的名字,成为能赚钱的品牌。最先利用这个名人资源的是山东阳谷县,那里是武大郎的故乡。阳谷县武大郎炊饼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武大郎炊饼,行销全国。炊饼后改为烧饼,荣列为鲁西名吃。2007年春天,我曾经在成都街头见到装扮作《水浒》中武大郎模样的人,挑着炊饼货担,走街串巷,推销“武大郎炊饼”。但是没过多久,“武大郎”便从街头消失,据说是因为影响市容,被城管部门叫停。

    莫非是“武大郎”改变了营销策略,由流动推销改为开店经营?好奇心折腾了我一天,下班回家,我赶紧去看“武大郎”,来晚了,小店已经打烊。一个伙计告诉我,烧饼店早上七点开门营业。于是,今天早晨起床,我直奔武大郎烧饼店。我是第一名顾客,到达时,店里的烤箱还在加温,4个伙计正忙着做饼。没有排队之忧,我有足够的精力观察这个武大郎烧饼店了。

    “土家风味,中国比萨”,店门口的两行字让我感觉异常,此武大郎非彼武大郎也。我定睛细看,墙上一则产品介绍说得明明白白:“武氏烧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时一批移民迁移到恩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美味的烧饼随着迁徙的人群来到恩施。这种独特的烹饪方法最先为武氏所独创,在恩施烧饼这一美食广为传播,成为恩施土家和苗族人民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美食。”都叫“武大郎烧饼”,一个产于山东阳谷,一个出自湖北恩施,相距遥远,不是一家。不过,土家风味的武大郎烧饼说是移民带来的,这移民是否武大郎后人,没说,留下了悬念。我想,无论是否正宗武大郎烧饼,敢于打出“中国比萨”的名片,自称“国家队”,跟外国比萨叫板,也足见其不惧竞争的胆量与豪气,值得国人为之擂鼓助威。

    这家武大郎烧饼店陈设简单,特色鲜明。十几平方米的店面,一部烤箱,两台和面的案桌,硬件便基本配齐。4个伙计都是四川人,头戴红帽子,身穿印着“武大郎”的工作服。武大郎烧饼制作简单,发面擀出饼状,抹上加了孜然粉的肉末,送进烤箱,大概要5分钟烤熟。烧饼出炉,再撒上黄瓜丝和葱花,卷起来装入纸袋,售价3元一只。现做现卖,一出炉就被人买光。我买了两只品尝,香酥嫩脆,味道不错。店长告诉我,武大郎烧饼是全国连锁经营,成都市郊区县就有几家分店,他们店的馅料全由总店提供,实行规范化管理。

    听了店长的话,我回家上网搜索“武大郎烧饼”,结果竟有意外发现。原来,这种土家风味的“武大郎烧饼”早在2006年已进入市场,而且,在广东、浙江等省的城镇都曾经刮起过“烧饼风”,但是只红火了几个月,便纷纷关门。现在到成都开店,从沿海向内地推进,来参加西部大开发了。成都小吃制作精美,色香味形俱全,包罗了四川小吃的精华,品种不下200多种,名冠全国。武大郎烧饼店在成都开业竞争,是否会遭遇在沿海地区那种从“排队待购”到“门可罗雀”的尴尬?难以预料。我盼望“武大郎”练好“武功”,做一个硬汉大郎,在成都顺利发展,把“中国比萨”的大旗扛下去。

 

             瞧,武大郎开店了

                                     武大郎烧饼店开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