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会议的日子里(小小说)
(2022-03-26 09:08:48)分类: 小小说 |
在没有会议的日子里(小小说)
这等于是新书记上任后的第一道政令,谁都不敢等闲视之。
“无会周”在机关引起了阵阵风波,机关越大,风波越大。有人上班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有人无所适从,无精打采。有人肚子里有气不敢发,只是私下里说些风凉话:
“一周内不开一次会,机关不成了一盘散沙?”
“机关不开会,那还叫机关吗?“
“上级的文件精神,不开会怎么贯彻落实?”
牢骚归牢骚,可没有一个单位或部门胆敢越雷池一步。
被有些人称为“万金油”的宣传部,虽说它没有管人管物管钱的实权,但也是个不可小觑的部门。它什么工作都可以见缝插针,比如,宣讲新的政策,理论辅导,理论考试,精神文明建设的查检、考核、评比,等等,都通过某种形式与基层单位的政绩挂上了钩。一般情况下,以宣传部名义开的全区性的大会一周内起码有两三个,部属各科室举办的大大小小会议不知道有多少。联谊会、座谈会、研讨会、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碰头会……正是通过这些名目繁多的会议,各项工作才得以正常运转。
星期一,尚副部长走进办公室,下意识地拿出笔记本和笔。他正准备到部长办公室去,还没出门,突然想起例行的部长办公会取消了,立马关上门,心想:该怎样打发这一上午的时间呢?他沏了杯太湖碧螺春,放在办公桌上,一屁股坐在宽大的真皮沙发里,边喝茶边看报。报有七八份,可内容大同小异,看了一份也就等于其它的都看过了。他漫不经心地翻了一会,没发现上面有什么重大新闻,就随手丢在一旁。
报纸没看头,那就看看文件吧。他一个电话打到办公室,秘书很快送来五个厚厚的文件夹。看文件比看报更乏味。内参上没什么新鲜事。领导讲话早已在大会上看过了听过了。再就是层层照抄照转的通知、规定。有份文件的题目是:《某某区委关于转发某某市委关于转发某某省委关于精减会议改进会风的若干规定》。看到这个文题,他头就大了,两眼发花,昏昏欲睡,不一会儿就趴在桌上眯着了。眯着眯着,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会议通知如雪花一样飞来,这让他神清气爽。他一天要开好几个会,在这个会上刚作了重要讲话,又赶到另一个会场去作报告。他忙得不亦乐乎。他觉得越忙越充实,越忙才显得工作有意义。
在有个会上,他唾沫横飞地讲了半天,突然秘书给他递个条子,提醒他讲话稿拿错了。这是一个计划生育工作大会,报告的题目应该是《扎扎实实学好理论,认认真真抓好计生工作》,而他手里拿的却是《实实在在学好理论,大力发展养猪事业》-——这是他马上要在下一个会议上用的演讲稿。他自我安慰道:这能怪我吗?现在的领导讲话稿,前面的部分都是一样一样的,从中央讲到省,从省讲到市,再从市讲到区。犯这样的错没什么大不了的。上个月,市里的一个大领导也闹过类似的笑话。他把手里讲稿收起来,又在大公文包翻了好半天,怎么也没找到另外一份讲稿。他一遍又一遍呼喊:“谁拿走了我的稿子?谁拿走了我的稿子?”
星期二,他想到各科室去转转,又觉得那样有失自己的尊严。于是,他打电话把科头一个一个分别叫来谈话。谈什么呢?无非是要他们加强学习、努力工作,或者是要他们汇报汇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或下一步打算。谈得差不多了,漫长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星期三,他心血来潮,想亲手写一篇文章。在电脑前坐了半天也没打出一个字来。
他不停地抓头发,头发、头皮屑落满了电脑桌。他感到头发胀,眼发花,背上虚汗直冒,胃隐隐作痛。他用拳头轻轻地敲打前额,灵感一下子就被敲出来了。他赶紧打下一行字:《试论精减会议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星期四,他一起床就感到头昏脑胀,浑身无力,因为昨夜失眠,几乎通宵没有合眼。他打个电话给办公室,要司机送他去医院检查身体。
星期五,他人没到办公室就接到了参加“以实际行动迎接上级创卫检查团的动员大会”的电话通知。他一下子感到全身来了劲,拎着大大的公文包,匆匆赶往十楼会场。
会上,丁一书记亲自作动员报告。报告结束后,主持会议的区长强调了几点:一,丁书记的讲话非常重要,会后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落实。二,各人扫净门前雪,谁拖了全区创卫工作的后腿,谁向全区人民交待。三,鉴于目前特殊情况,新设立的“会管办”暂时停止办公。该开的会,该怎么开的还是怎么开,不必一级一级向上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