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送礼只是一场娱乐
(2011-09-09 21:21:21)
标签:
情感 |
分类: 早子·杂谈胡侃 |
节日总是能够给枯燥的生活带来一丝新鲜的气息,制造一些讨论的话题。教师节临近,围绕教师节送礼的话题“又一次”展开了。我要强调这个加了双引号的“又一次”,之所以说又,是因为这种讨论已经不是头一回,讨论的次数其实也数不清了。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于讨论同一个话题,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这个问题在以前的讨论中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二,这类问题的性质比较特别,大家很感兴趣。类似的现象有很多,比如大家对爱情的讨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都讨论不出个结果,但是依然执着。
从讨论的意义来说,教师节送礼问题是值得去探讨的,因为它关系着每一个家庭;从讨论的结果来说,这个问题在大规模有组织地分析探讨以后,在始终没有达到人们想要实现的结果中,这种讨论就成了一场娱乐。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在又一次看到人们讨论起教师节送礼的话题时,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借时下风靡的TVB体,给这个话题来一个恶搞。内容如下:
做老师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有没有人送礼,是不能强求的。网络上宣传教师节不送礼,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送礼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老师最要紧的就是开心。是不是不收礼很没面子,要不我给你送点?
所谓趁热打铁,写完TVB体觉得意犹未尽,我又用蓝精灵体续写了一个:在那教室里边办公室里边,有一群老师们,他们站在课堂上,他们坐在电脑前,他们没日没夜迷失在那,厚厚的课本里,他们无怨无悔传授着知识。噢,教师节到来啦,噢,教师节来来啦,他们终于盼到收礼的一天啦。
我常劝导一些感情上遇到问题的朋友:“你总是去纠结一些不可能有结果的问题,所以你会活的很累很疲惫。”这是对于它个人而言,对于我来说,当我无法劝说她放弃思考这些没有结果的问题时,我只能把我的开导当成一种娱乐。
其实,送礼何止发生在教师的身上,官场里的行贿受贿现象早已成了透明的法则;另外,从送礼发生的时间上说,教师节给教师送礼,中秋节给领导送礼,春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等,在这些节日里,都存在送礼的现象。如果我们只因为教师的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就去组织教师们收礼,那显然是对教师的不公。提到送礼,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着,朋友过生日要不要给朋友送礼物?父亲节,母亲节,要不要给父亲母亲送礼物?谈恋爱了去对方父母家里,要不要给岳丈岳母或者公公婆婆送点礼物?既然每个人都在参与着送礼的行当,就应该承认教师节送礼的合理性。
然而,如今的社会现象是,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批评中国教育的失败,指责中国的老师缺乏操守,把中国教师的整体素质降到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而在教师节的时候,这些人又借抬高教师地位来警戒中国的老师,提醒他们拒绝教师节的送礼,塑造中国老师清廉的形象。这样的反差在我的眼里又是一种典型的娱乐,局外人最擅长看热闹,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在群体效应的刺激下,他们多数人都成了盲从者,群体指向哪,他就看向哪。而盲从现象的确是中国人特有的现象。
说到这里,我又想用TVB体恶搞一下: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教师节有没有人送礼,是不能强求的。有的人想送礼,有的人反对送礼,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你送你的礼,他爱送不送,送礼的事呢,是不能强求的。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是不是送礼遭人唾弃,要不我帮你送?
今天,我写了这样一条微博:“教师节临近,为了传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美德,我也开始回忆我的老师,在长达几个小时的回忆中,我的确想起了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然而这些人给我印象深的原因主要是这些:1、都不同程度地体罚过我;2、都有一些丑闻;3、曾经因为学术问题我都和他们争吵过;4、都对我说过:“你非常聪明,只是。。”的确,有些老师让我们记忆深刻不是因为他们教学了我们许多东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老师的水平高低,无论他的人品好坏,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是他们传授了我们知识,是他们帮助了我们成长。我们深深地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在我们工作了以后,因为工作量的增加,我们会提出加薪的要求,加薪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变相的送礼,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追求着一份意外的大礼,而我们的老师,收获一份应得的礼物又有什么过错?
文章将要收尾,为了防止一些吹毛求疵的人胡乱理解我的文字,我把此文的观点作一个总结:
第一、教师收的礼是他应得的,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有送礼或收礼的权利,教师也是人,他也有这个资格。
第二、送礼的人有他送礼的权利,旁人无从干涉。
第三、如果对教师节送礼的话题继续开展下去,那只能沦为一场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