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夕节与“后80”女孩说拜拜

(2009-08-26 13:13:13)
标签:

后80女孩

七夕

剩女

情感

分类: 早子·杂谈胡侃

七夕节与“后80”女孩说拜拜

文/早子

 

 

我大概是饥不择食了,在七夕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为了赶着过一次中国情人节,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女孩儿,我像久旱逢甘露一样把女孩儿当成我生命里的一个契机,并且暗自下决心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爱情当成游戏,过了保质期后就挥挥手,不留下一片云彩。

 

女孩是87年出生,只比我小一岁,按理说我们都属于“80后”的人,并且年龄只差一岁而已,仍然算在同一个时代,肯定有共同兴趣和共同语言,交往起来自然应该顺风顺水。当然,从恋爱的角度讲,我深知那是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的,要细水长流,慢慢推进。不过,既然我们属于同一时代的人,那就有了交往的前提,这至少比那些忘年交要现实多了,有了这个前提,一切进展起来自然应该顺顺利利。

 

起初的两天,我故意保持低调,因为我怕过分的张扬会让女孩儿觉得我作风有问题,结果两天的低调之后,女孩儿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人是不是比较被动?”这个问题让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低调过头了,该打反击了。于是,我开始发挥自己能说会道的特长与优势,讲道理,谈人生,说笑话等等等等,当我把这些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时,女孩儿又问我一个问题:“你是情场高手,你以前是不是有过很多女朋友?”这一前一后的两个问题真是让我进退两难,举步维艰,我一时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方式与和她交流了。

 

沉默了一天之后,女孩儿突然跟我提出想正式交往,这个突然的决定又给了我当头一棒,好在我还没有产生放弃的念头,她也算及时挽救了我,挽救了我们。

 

正式交往只是口头上的一个协议,虽然有这个协议总比什么都没有好,但是它某种程度上有种形同虚设的感觉。女孩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我见识到她太多另类的想法,也让我突然意识到86年与87年出生的人之间的差距原来不仅仅是一个年份的差距,很有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差距。我把女孩儿定义为“后80”女孩儿。

 

“后80”女孩儿的四大特征:

1、孤僻、独立

女孩儿的性格比较孤僻,虽然她能主动提出与我交往,但是骨子里却并没有敞开心怀。她显然还顾忌着我那善辩的口才与幽默的语言天赋,几次在我试图逗她一笑博她一乐时,她都会泼回一盆冷水,狠狠地倒在我的头上。无论多么温暖的语言,多么幽默的笑话都无法打动她的心,她那颗心像是冰冻了一样叫人不敢触碰。她们有一部分人是典型的宅女,当然未必是足不出户的,只是说她们接触的事物太少,情趣也很低,所以显得孤僻独立。

 

2、思维奇特

导致“后80”女孩儿与众不同的地方显然在于她们的思维,我告诉女孩儿我正在写长篇小说,女孩儿立即反问我:“你是不是在网上写了一点小说,然后有人夸你小说写的好,你就继续写下去了?”她说的也不无道理,但显然不是完全有道理。她又继续问我:“你是不是那种很古板的白面书生形象?平时就喜欢用文字卖弄风骚?”(我和女孩儿尚未见面)在女孩儿看来,写文字的人都是死板的,卖弄风骚的人是可耻的庸俗的。这样的思维显然是因为自身经历缺乏的结果,但是以她们那种宅女的生活状态,想改变这种局限的思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3、恋爱不以结婚为目的

女孩儿最让我汗颜的一个观念是恋爱不以结婚为目的。她先问我是不是觉得恋爱上了以后就要结婚,所以恋爱时就考虑买车买房在哪定居的事。我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了她,立即遭到她激动地反驳,她说:“为什么你们男人都是这么庸俗呢?谁规定恋爱了就一定要结婚?”其实,她完全错解了我的意思,我说的考虑结婚只不过是对恋爱负责人而已,如果不考虑结婚,只想着恋爱,那岂不是在玩感情游戏?如果女孩儿就是打算跟我玩一场感情游戏的话,那我只能说我已经玩腻了

 

4、以做剩女为光荣

女孩儿除了告诉我恋爱不会直接考虑结婚,还对我说她最起码要到二十七八岁才考虑结婚,甚至三十岁以后都有可能。于是,我很轻易地想到一个词——剩女!有关剩女的话题,网络上谈论的无休无止,有人说剩女是因为女人品位提高了,或者生活压力大了,或者女人更独立了等等等等。其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女人的价值观改变了,很多女人不再觉得晚婚是可耻的事情,不再觉得到了30岁还单身是见不得人的,她们反而以此为荣,这真是男人的噩梦。

 

以上几点让我把女孩儿归为“后80”女孩儿的行列,我和她仅仅是相差一岁,交流起来却像是两个时代的人。她所拥有的思想显然是她那个时代里的特征,而我并不觉得我的思想与时代的主流相背离,更何况我与很多比我大几岁的80后女性交往的都是很顺利的,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不愉快的经历。

 

本来是准备找个女朋友赶上七夕的末班车的,结果在和她虚拟地交往了几天之后,在七夕这天,我与她说了拜拜。

 

概念补充

“后文化”的流行与传播真可谓风驰电掣,波涛汹涌。从80后、90后到70后、60后,这种带有歧视性质的价值观竟然能占据社会的主流,实在不可思议。但事实胜于雄辩,不管对这种现象存有多么大的怀疑与抵制,它终究已经形成气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适应,并且能够推陈出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明一些新的理论。

此篇早子就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后80。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后80,如果80后指的是从80年到89年出生的人,那么后80就是指86年以后出生的人。这种划分带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因为早子就是出生在86年,进行这种划分难免有种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但是不管怎样,这样的体会也是因亲身经历所总结。与后80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前80,顾名思义也就是80年到86年出生的人。

后80人的年龄其实已经接近于90后一代,如果网上一度闹的沸沸扬扬的80后与90后之争不是纯属炒作的话,那么后80与前80之间的矛盾冲突便可以同理得出了。有人会问,前80与后80能分清楚吗?86年出生的人与87年出生的人能相差多少?其实类似的问题在80后与90后纷争时也有提过,89年出生的人与90年出生的人又会有多少差别呢?这两种人能代表80后与90后吗?这种问题根本是无从回答的,这是“后文化”出现时就连带产生的一个问题,至今也无法回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