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里流传着哪些“必然论”

(2009-04-10 00:00:00)
标签:

大学生

必然论

旷课必然

作弊必然

挂科必然

恋爱必然

自行车被偷

杂谈

分类: 早子·随心随意

 大学生口中的必然论

 文/早子

 

 

学过政治理论的都懂得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与偶然可以相互转化。这些教条性的文字读起来是朗朗上口,但理解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其实,这些教书条文除了去应付考试外,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学以致用呢?单从大学里流传甚广的诸多必然论来看,可以很分明地感觉出书本知识的虚无性。

 

第一、旷课的必然

早在进大学之前,我们就听闻了关于大学的一些特有的事,最典型的要数旷课了。所以,第一个必然就是大学生必然有过旷课的历史。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点也确实是很有见地的。上大学之前对这个必然的理解建立在对大学生活的曲解上,那个时候包括我们的老师在内都把大学描述成一个自由、逍遥的天堂,在那里可以为所欲为,不受约束。然而,上了大学之后,我们才意识到,世间根本就没有天堂,或者说,当我们从地狱般的高中生活逃出来时,命运绝对不会慷慨地为我们的下一站安排个天堂。当我们还在搜索枯肠地寻找当初是哪些人把大学描述的那般桃花时,我们却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那么,到了大学之后对那个必然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其实不用理解,我们各自都在经历着这个曾经被美化的传说。

 

虽然大学的真实面目与传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但是那个必然却是不争的事实。大学旷课确实是件很轻松的事情,而大家旷课的理由也各种各样,当然,不会有人为了去验证那个必然的成立而特意去实践一下。不用特意,有太多的因素促使我们不自觉地向那个理论投降。而这些因素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总结和归纳的,比如有人就是因为不想坐在教室里而不去上课,有人是就算坐在教室也绝不会去听老师的讲授,这两者是否属于一个性质?所以,我根本无心去作什么归纳,只好用一句话来形容——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借口。但是,当一件事情成为一种必然时,对它的分析就要全面点了,尤其像现在这个必然它很猖狂地把所有大学生都囊括了进来,我们就要更加谨慎地对待它了。仔细地研究就发现,这个必然也是有水份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过旷课的经历。不管大学的环境有多么自由,大学生的行动可以多么散漫,始终还会有一群人延续着中学的生活节奏,以学习为人生的第一大事,那么旷课在他们心中无疑有种巨大的罪恶感。所以,把旷课形成一种必然论大肆地宣传标榜,这里面隐藏了很阴暗的心理因素,文章后面将会提到。

 

二、恋爱的必然

恋爱成为大学生心中的必然也应当在情理之中,从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来看,最有资格谈恋爱的自然要属大学生了。当然,有些人在中学就恋爱过,那就是我们常说的“早熟型”人。但不管怎样,恋爱的必然性只能在大学里成为可能。大学三年多下来,我不仅目睹了一对对的鸳鸯、比翼,而且自身也参与了进去,为这个必然添上了一个小砝码。然而,正如期望越高,失望也会越多一样,恋爱的轻易随便自然也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隐患。失恋是首当其冲的顽症,年轻人的轻狂与冲动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恋爱的最合适的人选是大学生,可是大学生始终不具备做大事的能力。性格不合、为小事斤斤计较、死要面子、敏感多疑,这些都是大学生难以克服的缺点。所以,恋爱既然可以成为一种必然,那么失恋也不能不说是大势所趋。

 

不过幸运的是,恋爱并不是一锤定音的,一次失败了,还可以从头再来,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勇敢地面对失恋,吸取教训才是正道。然而,这个必然跟上一段提到的旷课的必然一样,它仍然只属于部分人,尚且有许多人并没有品尝到恋爱的滋味,那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同意这种必然了。其实,从本质上讲,恋爱乃是学习之外的事,如果是一个忠于学业的学生,他是不会有时间与精力去接触爱情的,首先他本身对爱情的理解就很片面而肤浅,其次正因为他错误的理解,导致爱情的地位与分量下降,其结果是爱情变的可有可无,如果能够接触到爱情,那自然是好事,如果接触不到,那也没什么遗憾的,因为一个学生的主要工作还是学习。

 

当然,我作为一个大学时经历过恋爱的人去谈这一套教条理论似乎不太合适,不过,换个角度想,既然连我都能意识到恋爱与学习的轻重,那些专注于学业的人又怎么会不了解呢?那么,我们又可以下个结论,恋爱的必然也只不过是恋爱人的自我标榜,就像旷课的人一样,他们利用群体的气势与力量把这种本来属于偶然性的事情硬说成是一种必然,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壮大他们的团队。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蛊惑人心,麻木群众,被愚弄与欺骗的人自然只能怪自己蠢,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对这些妖言媚语进行声讨、抵抗,万万不能让它占据主流,否则,当越来越多的人被它迷惑进而投诚之后,这种不合理的必然就越发的猖狂、肆虐了。小人得志的后果是容易想见的。

 

第三、考试作弊与挂科的必然

考试作弊与考试挂科(也就是不及格)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它们在大学里成为必然也是大学这个特殊的环境所决定的。作弊与挂科在中学乃至小学就有过,但有过这些经历的中学生与小学生并不能泰然处之,而是感到些许的羞惭,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挂了就永远挂了,没有补考或重修这样的救赎工作。相反,在大学里,挂科并不意味着无法再施展抱负了,学校也相当慷慨地提供了补考与重修的机会,是好汉就不会在意一次的失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挂科在大学生的眼中是很平常的事,而平常的久了,也轻易的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纵使机会是很多的,但是任何人都显然不喜欢失败,所以大家都想尽量在第一次的考试中就顺利地通过。可是有前面两个必然在,总会有人不具备顺利通过的实力。旷课与恋爱两者双剑合壁,公开与学习对立,而当考试临近的时候,这两种必然论的信徒们总是手忙脚乱、诚惶诚恐。平时不努力,考试徒伤悲,一个学期的内容用两三天时间搞定简直是痴人说梦。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道路的终点只有一个,但是途径却有无数个,所以作弊就顺理成章地被使用了起来,渐渐地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这两种必然又是当局者的自我玩味,作弊可以算作一种计谋,而挂科竟也被标榜成另类人的另类经历。

 

第四、自行车被偷的必然

车贼应该算大学生的公敌了,大多数买过自行车的人都应该有被偷的经历。虽然公安部门频繁彻查,却始终不能清剿这些地下帮派。所以,当车贼无法被消灭时,被偷就成为了必然。大学生在宣传这种必然时,脸面上表现得泰然自若,毫不痛惜,心里却有着何等的不爽!所以,这个必然的论调也仅仅是为了掩饰大学生们心中的怅恨,在自我安慰中树立自己慷慨、无私的形象,其实,这何尝不是矫揉造作,任他们表现的如何大义凛然,他们对车贼的咬牙切齿是永远也掩饰不住的。

 

如果要把大学里流传的必然一个个点出来,恐怕要费一点功夫了,不过就算把所有的必然都列出来了,它们的出现也仅仅是为了说明一个大的问题,也就是和上面一段的结尾讨论的那样。但大问题都由小问题发展来的,每一种必然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虽然本质上讲都由一个共同的思想引导,却还是显现出不同的状态来。

 

总结起来讲,大学生口中的必然都是自我标榜与自我掩饰的工具而已。大学里有很多事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比如睡懒觉、吃饭不规律、熬夜等等,如果说这些还不足以说是大学里特有的现象,那么还有一些如过生日下馆子,去超市大购物,吃方便面等,应该不是中学里的流行了。而这些显而易见的经历却并没有被宣传为必然,即便有,也只是蜻蜓点水式地轻描淡写一下,而不像前面所述的那些那样风光、耀眼。这并不是因为它们拥有的“必然迷”很少,相反,它们甚至可以说是任何大学生都不可避免的经历,所以原因自然不在数量上。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大学生为了树立自己的美好形象和隐藏自己的弱点,把那些本该受到指责或者原本并不必然的事情标榜成一种必然。也正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过那样的遭遇,当局者才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如果要表现出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惭愧、羞耻与嫉妒,另一类是傲慢、漠视与不屑。但是在必然论的风潮下,这些情状被很好的掩饰了。

 

其实很好理解,当一件事的发生乃是一种必然时,我们就不必因为它而出现悲与喜、恨与爱、谦与傲的差别?而当自己处于这些差别的平衡态时,在旁人眼中就是一个高尚的作为,所以我们就如此轻易地把自己的修养提高了。当然,这只是表面的形态而已,真正崇高的修为乃是表里如一,而且也是从不作掩饰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之后,现在要对大学里这些必然论的粉丝们作一个素描了。必然本该是偶然,只为了自己的虚荣心把偶然的东西乱说成必然,这都是伪君子的心理特征。我们都是学过政治理论的人,必然与偶然确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那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相互转化。而我们随随便便地把一些偶然的事情说成是一种必然,虽然瞒不过自己的良心,可是却轻易地愚弄了旁人。虽然这些必然论并不会引起什么不良的社会效应,也不会给谁带去血的代价,但是让这种迷惑人的言论流传着始终是一个社会的隐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