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残比自杀更可怕的三点理由

(2009-02-22 22:00:35)
标签:

分手

自残

自杀

爱情观

物质爱情

情感

分类: 早子·情感乱谈

分手后,自残比自杀更可怕

文/早子

 

 

分手以后,有多少人选择了自杀?有多少人尝试过自杀而没有成功?有多少人想过自杀但没有付诸行动?不管是自杀成功了,还是自杀未果,自杀所引起的震撼力是足够惊人的。但是,自杀毕竟是一种极端的手法,稍微有些理智的人断不会拿生命开玩笑,那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骗人把戏早就被人揭穿,而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爱情格言也渐渐被人遗忘甚至抛弃。爱情与生命何干?一死能换来爱情吗?所谓“留得生命在,不怕爱情没”呀。

然而,分手的打击毕竟是沉重的,能够不被分手困扰纠缠的人除了那些没心没肺的,就是思想无比达观智慧高人一等的,那么扣除这些人,再扣掉那些为数不多想到自杀的人群,剩下的这些又会有做出怎样的傻事呢?答案是自残,一种比自杀更可怕的方式。

说自残比自杀更可怕一点也不为过,听我讲完以下的理由。

 

理由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本钱没了,还拿什么去搏去拼?自残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身体,一个从来不抽烟不喝酒的乖乖女在分手之后借酒消愁,借烟排忧,怎料酒越喝,人越愁,烟越抽,神越忧;一个从来不熬夜因为知道熬夜对皮肤不好的漂亮女孩儿在分手之后每夜通宵,日夜颠倒,她说以前都是在和男朋友说完情话之后互道晚安才能安心地睡去,分手之后没有了这些甜言蜜语,睡眠不塌实,屡次在夜里惊醒,于是索性不睡不眠,通宵达旦。分手以后,她们忘记了烟与酒的危害,忘记了熬夜对皮肤的侵蚀。精神在这样的折磨中日趋衰颓,身体在这样的煎熬里渐显老态。如果说自杀是死的最快方式,那么这样的自残无异于一种慢性的自杀,但是自杀不用经历那么多的折磨与煎熬,而自残却要接受来自精神上与身体上的双重摧残,难道说自残不比自杀更可怕吗?

 

理由二:刚刚分手后的人,往往精神失常,做事情丢三落四,仿佛智商在一瞬间减到了正常人以下的水平。一个成绩很优秀的高三女生,在和自己相恋了两年的男朋友提出分手以后,无心恋学,作业不交,逃课逃学,考试成绩直线下滑,结果高考落榜,换来的是一年的复读,最终只上了一个三本的学校。一个女文员,刚进公司的第一年就被评为优秀员工,但是在男友提出分手之后,工作中错误百出,合同性的文件出现很多错字,招待客户时弄翻茶水,安排车辆时记错时间,最后被无情地开除。这些事例与自残的联系就在于她们没有调配好生活的天平,爱情丢失之后,她们的生活便没了重心,神经突然失控,智力骤然下降。用一个成语形容她们分手后的生活状态便是“行尸走肉”。而这样的生活状态与死了又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死只是瞬间的事,而行尸走肉是需要经历一段蹉跎岁月之后再和死亡牵手。很显然,自残比自杀更可怕。

 

女性自残的例子很多,这不奇怪,因为女人天性的柔弱自然比不上男人天性的刚强,女人在爱情中的被动相比男人的主动也会很吃亏。因此,分手后,女人的消沉更普遍,女人的自残更明显。当然,男人也不例外,只是在程度上稍显轻微,不容易被人重视。

 

理由三:一次恋爱的破产,会引发一次爱情观的更改。有这样一种反传统的男人,在爱情面前总是很被动,他能够收获爱情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碰上了一个很主动的女人,两人相爱的日子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而男人却对这样的爱情很满足。但是,鸳鸯不戏水,再多也不美。女人终于因为耐不住寂寞而提出了分手,其实女人早已物色好新的人选。当男人发现了事实真相后,对爱情的看法产生巨大的改变,分手的当晚,男人到一家洗浴中心找了个小姐,在和小姐缠绵悱恻了一个小时之后,他领悟到一个道理:“其实爱情属于物质的范畴,花点钱就可以买到。”在那之后,每当他渴望爱情的时候,他都会选择他所领悟到的方式去获取,很方便,很轻易。女人常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男人也经常抱怨:现在女人都太不自爱了。其实,他们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发出那些怨恨之前应该先问问,谁把爱情扭曲了?男人把嫖来的一夜情视为爱情,而他身体下的女人又把什么当作爱情?在我们齐声叫道爱情要讲究忠诚讲究专一的时候,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把这些信条丢弃了?是我们自己的虚伪,还是外界巨大的诱惑力,又或者是是其它更隐蔽的原因?爱情本来是我们人为制造出的美好事物,而当它被不断扭曲变形之后,是爱情应当为这种发展变化而庆幸,还是我们为这些改造而骄傲?依我看,那只不过是一种自相残杀而已。

 

分手以后,你自残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