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苏珀琪

(2011-10-10 13:58:11)
标签:

文化

分类: 艺事聚焦/基金会

http://www.ai-magazine.cn/admin/fronet/uploadfile/20111009151911848.jpg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苏珀琪" TITLE="2011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苏珀琪" />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幕现场
    紧接着日本的东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之后,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Taipei)在八月底盛着夏季的酷热,似乎也期望为台北艺术场景带来热情的买气。身为亚洲最具历史的艺术博览会,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邀集了来自亚洲的中国与港澳地区、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印尼、德国及美国等国内外124 间画廊,分别呈现在下列展区中:艺术画廊展区(Art Galleries)、新媒体艺术展区(New Media)、新锐艺术展区(Fresh Art)、国际新视野(Global Spotlight)、台湾制造-新人推荐特区(Made in Taiwan Young Artist Discovery)以及艺术媒体区专区(Art Media)。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今年提出来的年度精神One Love, One Art!为题,鼓励艺术热爱者将对艺术作品的热情转化成对公众事务的贡献。因此,博览会开放活动徽章的设计征件,再将评选出兼具创意及艺术性的设计印制成徽章在博览会会场中进行义卖,并将所得捐赠给专注于偏远地区学童艺术教育的屏东县原住民文教协会。会场的另一个亮眼之处是展场入口处播放,曾获汉普敦国际影展作家纪录片奖项殊荣的影片《Herb Dorothy》,叙述一对定居在http://www.ai-magazine.cn/admin/fronet/uploadfile/20111009152018942.jpg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苏珀琪" TITLE="2011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苏珀琪" />
One Love, One Art! 义卖所得捐赠现场
纽约的夫妇,作为再平凡不过的上班族,为了对艺术的爱好,如何规划拮据的家庭收入,让自己除了应付基本生活所需,尚可积极投入艺术品的收藏。这一对夫妇经常在工作之余参与艺术活动,出席展览开幕或艺术家聚会等等。在30年之间收藏约莫2000余件的艺术作品,其中不乏相当具专业水准的当代观念艺术的作品,收藏总值超过百万美元。另外,为了拓增艺术市场的规模,广纳新锐画廊并吸引更多新手藏家,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设立了“新锐画廊展区”以及艺术开门First Art等等,试图在已形成的既有版图中积极拓展新能量的加入,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艺术博览会市场中有立足之地,也期望提供观众一个有异与主流画廊http://www.ai-magazine.cn/admin/fronet/uploadfile/20111009152132489.jpg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苏珀琪" TITLE="2011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苏珀琪" />
2011 Art Taipei
之外的角度来看待当代艺术。而接续去年表现不俗的年轻艺术家特区,今年透过与文建会的合作,推出“台湾制造-新人推荐特区”,在100多位年轻艺术家当中选出八位,分别是高雅婷、丁建中、杜启明、林嘉贞、赵书榕、张雍、蒲帅成、席时斌,作品类型横跨平面绘画、雕塑、录像作品,也充分显示出台湾新一代艺术创作的多元表现。 
    丰富的表演节目安排也是这一次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希望以多元形式呈现当代艺术风貌的归画。在博览会展出的同时,画廊为了让民众能更接近艺术家,安排了日本艺术家宫廻正明(Masaaki MIYASAK)及Mamoru在现场进行创作演出。而日本舞蹈家坂仓胜己也在开幕当天以感谢台湾为主题,带来一段结合多媒体影像的表演。
面对2008年崛起的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Art HK)的强大影响力,Art Taipei的表现还算亮眼,根据主办单位所发表的数据,今年参观的人次达到四万五千人左右,海外的参展画廊超过50%。整体而言,多数画廊在成交值上都有不错的表现,许多国内或国际画廊纷纷表示明年再度的参与意愿。众多参展画廊中,日本画廊的参与规模仅次于台湾本地画廊,足见日本与台湾艺术市场的紧密关系,当然这跟日本画廊的许多重要藏家接来自于台湾也有很大的关系。主办单位这次大手笔邀请逾百位的海外藏家来台,更在开幕晚上精心策划了给VIP贵宾的after party,提供了在场来自各国的重要人士,包括收藏家、画廊、艺术家、策展人或其他博览会的高层能在一个既轻松愉悦又不失庄重的场合进行交流。 
    艺术博览会的盛行崛起于欧洲,而至今仍占龙头地位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自然是个中翘楚,仍是艺术圈相关人士每年一到六月卯尽全力也要想办法参与的大事,今年,巴塞尔MCH集团更宣布,他们已购进Art HK六成的股份,让亚洲的当大艺术版图更加国际化而模糊了当的色彩。另外一方面,在伦敦行之有年的Frieze艺术博览会也不遑多让,其所吸引到的国际关注完全不亚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同时,他们更企图在伦敦推出小型主推古董及现代艺术作品的Frieze Master艺术博览会之后,大举进军美国,计画2012年在纽约的罗德岛举办。在西方形式的艺术博览会引进亚洲后,亚洲各国的大城市如香港、东京、首尔、上海、北京、台北等等纷纷加入战场,宗旨不外乎推出既有区域性特色又能兼顾国际性的艺术博览会,除了是艺术市场的盛会之外,许多艺术博览会更试图以艺术之名作为号召,吸引对文化有兴趣的游客进而带起地方性的文化观光。因此,各大艺术博览会莫不以更多的周边活动,结合当地艺术机构或画廊的展览开幕,规画表演或讲座等等,期以更多元的跨领域艺术表现形式吸引在艺术博览会期间来访的贵宾们,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当地观众进场观赏艺术作品的兴趣。 
    然而,在面对竞争激烈的艺术博览会场景,每年大大小小各式各样诉求不一的博览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地蓬勃发展,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动则数百家画廊以及数千件参展作品的艺术博览会如同一个规模庞大的市集,若对艺术没有基本的了解,很难在一个如迷宫一般的会场看出个端倪来,至多只能走马看花。虽然针对这一类型人口,艺术博览会试图以规划低价艺术品入门级的专区让一般民众能轻易跨过艺术品买卖及收藏的门槛。但长久来看,更深入的教育导览以及基本美学素养的培育才是让收藏人口更加茁壮的契机,也才能让所谓的文化观光版图清晰可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