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布展花絮(组图)

(2009-12-03 18:42:46)
标签:

艺术

投资

伊比利亚

展览

策展

摄影

杂谈

分类: 专题/策展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名称展览: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主办单位:
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艺术与投资》&《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社 

协办单位: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
二○○九年十二月五日至二○一○年一月九日 

展览地点: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赞助:MARTELL COGNAC 


展览背景: 

“工作坊”,为《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1月创刊以来的重要栏目,着重介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呈现其创作思路和作品;同时调查、研究及呈现华人年轻一代艺术家群落中最具实验性和创作力的个体艺术家,迄今近三年,共推介28位(组)艺术家,范围涵盖中国内地、台湾及海外地区。 
“工作坊”编辑、制作工作的重点,是力图清晰呈现艺术家创作的核心命题:即将那些通过观念思考、不断创作实验可能性的因素乃至艺术生产的过程展开;栏目的制作,从2007年定位在“艺术家的一件新作品的诞生”到不断演化为聚焦“艺术家工作的整体性研究”。 
在《当代艺术与投资》的编辑理念中,我们试图说明,这本杂志展示的是作为‘现在时’的实验性的、跨界性的当代艺术生产。我们的理解,杂志应该努力挣脱传统所赋予它的定义,使它的“本质”游离而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能动主体。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冷冰冰的仅供人翻检的纸媒体,而应该是一种通过展览、活动、出版,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各种可能的建构。因此,我们不妨把这次展览称为一次“杂志-策展实践”。 
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有幸与这28位(组)艺术家和特邀评论家一起分享和探究了艺术家创作的“秘密”与发现的喜悦。 
由此,以《当代艺术与投资》发起,联合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共同组织、策划名为“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的专题展览,将于2009年12月5日至2010年1月9日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正式展出。展览是对过去三年中“工作坊”纸本研究工作的延伸与回应,着重于研究和分析艺术家创作的过程:观念形态与物质特性。

参展艺术家: 

董文胜、何云昌、蒋志、金石、李超、李景湖、李明、梁硕、刘波/李郁、卢征远、马秋莎、邱黯雄、石青、苏文祥、孙建春、汤艺、屠宏涛、王光乐、王宁德、邬建安、吴俊勇、吴小军、杨俊、张耿豪华、章清、赵要、赵赵、周啸虎 

总策展人:夏季风

策 展人: 左靖、卢迎华、董冰峰、苏文祥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 <wbr>布展花絮(组图)

 

说明:2009年12月3日阿灯拍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