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春拍:中国传统书画崛起

标签:
春拍中国传统书画崛起收藏拍卖嘉德杂谈 |
分类: 拍卖纵览/专栏 |
2009春拍:中国传统书画崛起
2009 spring auction: upris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文_梓潼 Text_Zi Tong
徐悲鸿 奔马 成交价380万元 中国嘉德2009春拍
3月以来,艺术品市场暖风阵阵。亚洲艺术市场“风向标”之称的香港苏富比春拍全场达到近7亿港元的成交额、近85%的成交率。而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春拍总成交额更是超过5.41亿元,其中,中国古代书画部分尤其抢眼,三件清宫旧藏书画共拍出1.1亿元人民币,近现代书画部分人气极旺,成交势头红火,众多拍品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平均成交率超过82%。在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国传统书画呈现出来的抗跌性显而易见。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春拍成交总额为68.85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比减少56.32亿元,下跌44.95%;比去年秋拍下跌9.63%;从上拍件数和成交比率来看,今年春拍拍品数量较2008年秋拍下降16.77%,但成交比率增长了14%;其中,中国书画成为大多数拍卖行的主打项目,以稳固的表现成为今春焦点,成交额较去年秋拍上涨39.29%,成交件数上涨25.41%,春拍单件成交拍品中前六席均为古代书画。
宋人 瑞应图 成交价5824万元 中国嘉德2009春拍
古代珍品频创高价
在率先登场的北京保利春拍中,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18件重要藏品的专场拍卖成为藏家瞩目的焦点,全场成交率为100%,其中宋徽宗《写生珍禽图》还以6171万元成交,据悉,该画是尤伦斯夫妇7年前在内地拍场以2530万元拍下,当时创造了中国绘画的世界拍卖纪录,此件作品在几年前就饱受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件作品是“明代仿品”,但是最终仍是高价成交。而其他作品也都有不俗表现,蓝瑛的《仿大痴山水卷》以576.8万元成交;董其昌《仿巨然山水卷》以459.2万元成交;弘历《水仙图册》以459.2万元成交。
5月30日晚,在嘉德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买家几乎以同样的热情创造了又一波高价奇迹:180件拍品总成交额超过1.86亿元,成交比率高达87%;宋人《瑞应图》是清宫散佚的重要文物,经过32次叫价,以 5824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同场的近17米长的明代吴彬《临李公麟画罗汉》卷,此次上拍便掀起一阵高潮,经过35轮激烈争夺后,拍出4480万元人民币;其后董邦达的《雪后悦心殿诗意图》也以795.2万元人民币成交。此三件“清宫旧藏书画”以1.11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同样被迅速定格为今年春拍最辉煌的时刻之一。
北京匡时拍卖在此次春拍中的最大亮点也是出自古代绘画专场,在唐云收藏的金农《墨梅》以448万元高价成交之后,八大山人传世名作《仿倪云林山水》将本次春拍推上高潮,该作品因其详实的出版著录和重要展览记录在拍卖前就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收藏家的关注,1100万元起拍后,多人参与竞争,价格很快升至3000万元,剩下最后两位买家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拉锯战后,价格最终以8400万元成交,而这一价格也创造了新的中国书画拍卖世界纪录。
不仅古代书画成交频频,近现代绘画众多拍品也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其中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黄胄等名家精品表现出彩。在嘉德拍场,徐悲鸿《奔马》拍出380.8万元;张大千《仿莫高窟仕女》拍得近300万;何海霞《泰山雄姿》以296.8万元成交;齐白石《玉兰双鸠》拍出291.2万元。而北京匡时拍卖中,齐白石、徐悲鸿等近代大师的作品成交踊跃,齐白石《山村野色》、吴湖帆《临吴镇<渔父圈>卷》、徐悲鸿画赠徐志摩的《猫》分别以296.8万元、392万元、336万元成交,仅仅0,7平尺的徐悲鸿《醒狮》竟拍出了181.44万元的高价,创造了徐悲鸿单平尺最高纪录。
明吴彬 临李公麟画罗汉 长卷成交价4480万元 中国嘉德2009春拍
中国书画市场起伏
2003年起,中国书画市场率先爆发“井喷”,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快速成长拉开序幕。2004年,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页》创下了6930万元的中国书画世界拍卖记录,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则刷新了中国书法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与此同时,傅抱石、吴昌硕、徐悲鸿等画家的个人拍卖记录也不断被打破,成交价格过千万元的作品不胜枚举,开创了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纪元。然而,到了2005年,市场的高度升温已经到了极不理性的状况,水平很一般的作品也能拍到数百万元,而且赝品充斥,甚至出现了很多“炒画团”,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导致出现大量泡沫。2005年底,市场终于承受不了泡沫的挤压,开始发生动荡。
到了2006年,下挫的趋势更加明显,而当代艺术的突然崛起,也抢占了中国书画的一部分市场份额。此间,中国书画成交率接连下滑,尤其是近现代书画,百分之八九十都在跌价,高价拍品更是寥寥无几。拍卖公司纷纷开拓新的拍卖领域,尽量精简书画专场的规模,如中国嘉德的古代及近现代书画专场就从2005年秋拍的1377件拍品下调至2006年秋拍时的992件,成交总额更是从4亿余元锐减至2亿元左右。
中国嘉德2009春拍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现场
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到了2007年秋,中国书画市场已开始逐步“回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仇英《赤壁图》为代表的古代书画率先崛起,颓势开始逐渐扭转。
进入2008年以来,虽然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艺术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中国传统书画,尤其是古代书画复苏的势头逐步显现。
有资料显示,2008年春拍的中国书画拍品成交价格前100位中,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占到了33件之多,在排行的前10位中也占据7位, 并且排行榜的前5件均为古代书画作品。在作品的成交价格上,突破千万元的作品已达5件之多。
从单件作品成交价格上看,多幅作品出现了高价成交。香港苏富比2008年春拍的几件作品均以高价成交。其中,乾隆、董邦达于1744年作《中秋帖子词卷》手卷成交价高达3656.675万港元,高出估价700万至900万港元的4倍以上。
从专场成交总额和成交率上看,中国古代书画市场也是一路上扬。
中国嘉德在2008年春拍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卖中,系统地对古代书画作品的整体推出,共上拍古代书画作品180件,其中成交量为128件,成交率为71%,总成交金额为 1.55亿元,其中有2件拍品的成交价突破了三千万元以上。
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乾隆御制《大阅图》第三图《阅阵》以6786万港元成交,刷新清代宫廷御制画作世界纪录。
中国藏家审美回归
从1992年的北京国际拍卖会开始,中国拍卖业开始了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初步探索,中国书画是那次拍卖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从国内早期各个拍卖行的拍卖专场中不难发现,“瓷器杂项”、“中国书画”是拍卖会中必有的两个专场。而这根本就是对于中国千年以来的文化和收藏传统的延续。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对于瓷器和书画作品的审美,代表的是中国藏家的话语权。
经济学家赵农先生在与笔者的对话中指出,艺术市场和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投资有着很多共同点,虽然说艺术品投资有他自身的特殊性,如真伪、市场运作等等,但是从近15年来中国艺术品的成交情况来看,基本上反映了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而板块轮动规律仍然适用于艺术市场,即在证券投资中提出的,板块与板块之间出现轮动,推动大盘逐步上扬。早前推动艺术市场上扬的是中国书画,之后是油画和当代艺术,现在又轮到中国书画市场逐步走高。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在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那些适合长线投资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藏品自然成为藏家和投资人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书画在此时能有如此表现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