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李希贵老师报告有感

(2009-04-05 17:43:12)
标签:

杂谈

分类: 光辉榜样

                                   听李希贵老师报告有感

                                       柴家循

3月21日潍坊市教育局组织我们一部分校长和骨干教师去广州聆听了李希贵老师的《改造我们的学校》的报告,我觉得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李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的两句话:1、改造我们的学校首先要改造我们的校长。2、改造我们的学校核心是改造我们的课堂。下面我谈一下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俗话说:“校长迈啥步,教师走啥路”,“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校长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好与坏,因此,改造我们的学校首先要改造我们的校长。我觉得要做一个好校长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1、要有思想,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并且能把自己的思想转变成教师的行为。校长的文化素养是学校文化的底座,有浓厚文化素养的校长往往有较强的文化传播意识,这种文化传播意识促使他调动一切能调动的因素来建设学校文化,从而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学校。办学往往是一个校长体现自己文化的一种方式。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方向与校长的理想往往是一致的。2、要有人格魅力。校长的人格魅力是学校文化的框架。一个现代派的校长要大气,要光明磊落,儒雅而不失精明。学校的组织氛围与校长的人格和领导风格是分不开的。不同的校长有着不同的人格与不同的领导风格,不同的人格与不同的领导风格决定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的管理方式又营造不同的学校氛围。3、要有眼界。因为眼界决定观念,观念决定发展,发展决定生存。4、要敬业。敬业是成就一切事业的首要条件。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只有把教育工作当作人生追求的事业(而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有甘做“孺子牛”的高尚情操,有淡泊名利、敢于吃亏的奉献精神,他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校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3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1/3时间当班主任,2/3时间当农村中学校长,一直兼课,成为公认的教育大家。他一生倡导践行全面育人的理念,举世闻名,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尤其大。  5、要务实。只说不干,这是校长的大忌。校长要带头实干,不搞花架子,要躬身实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没有校长办公室,坚持在教室办公。即使做了局长也脚踏实地,时刻不忘学校,不忘课堂。6、要善于读书、学习和思考。一个只会机械地学习和照搬,而不善于思考,不能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的校长肯定不能成为好校长,至少不是一流的校长。7、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无所谓教育,没有爱心就当不好校长,作为一校之长,要用无私的博爱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位老师、家长和学生,营造平等民主、亲和友善、团结奋进的工作、育人环境,为学校发展凝聚一股爱的力量。8、要廉洁自律,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召班子和老师,树立自己的威信。
   第二,改造我们的学校核心是改造我们的课堂。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不了,学校就很难发展好。凡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学校也就有大的发展。江苏洋思的蔡林森校长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创立“每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论,使一个原来三流生源、三流师资、三流设备的农村弱校而一跃成为全国名校。我省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劈掉讲台,创造“预习、讨论、展示、反馈”四步教学模式,使一个将要被砍掉的农村落后初中一跃成为中国教育的“小岗村”、新课改先进典型。
      当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1)学生参与率不够高,教师对学困生关注不够。有些课堂还是少数优等生在积极参与教学,做题、回答、演示、讨论等活动都被少数优等生所代替、所掩盖,多数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2)课堂存在假问题,老师的提问或习题思维深度不够,没有思考价值,没有拓展延伸拔高。集体回答问题现象严重,不少学生滥竽充数(3)课堂思维活跃度不够,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不大;学生不敢主动大胆发表见解,很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思维没有真正动起来,多数发言是在教师的引导、提示或询问之下被动回答问题。(4)学生对教材概念或原理的理解不深刻,问题探究深度不够,肤浅,水过地皮湿,只知其一不知其(5)学生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听讲、回答问题是两种主要方式,其次是朗读、背诵、记忆,有时还有较多的死记硬背现象(6)教师思想放不开,老是想讲,认为不讲学生就不会,课堂上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现象仍存在,剥夺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7)教师对教材不能进行有效整合,课堂容量不足。课堂教学设计时,注重课时设计,忽视教学的整体性;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准确,对教材的处理不够恰当。(8)重视了备知识与能力,忽视了备教法和学法(10) 教学设计过于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层次性。

由此可见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改正。我觉得要搞好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要牢固树立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思想。目前有不少教师仍然仍局限在传统观点上,教学思想陈旧,方法单一,基本上还是“注入式”或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教师从备课到讲课都是最省事的,殊不知课堂上教师讲的滔滔不绝,而学生听得头昏脑涨,一堂课下来教师费劲不少,而学生收获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只顾自己讲,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观念转变了,行动才能改变。

2、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二要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大胆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学生能看懂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看不懂的可以小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以询问老师,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来主动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例题或练习先让学生去做,针对出现的错误或不同解法,在教师帮助下由全体同学共同点评。对于一些结论或规律也应由学生自己先去总结,教师也不要忙于评价,先让学生评价或补充,待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评价,升华到更高一个层次。以上全过程,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导演”、“向导”的角色,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每一位同学都是主动参与者,而并非旁观者,这样做减少了教师讲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讨论,发言及动手练习的时。同事,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前预设、课堂动态生成以及如何运用教学机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握好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要扎扎实实地备好课,备教材、备学生、备心境、备方法、备设问、备训练、备小结等,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课堂应急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认真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了,才能绽放绚丽的花朵,才能永远充满着活力。

3、课堂教学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教师应该象放风筝一样,时刻用教学目标这条主线来把握住课堂,避免偏离目标的效率不高的活跃性课堂。老师要掌握调控策略,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回来。使课堂教学变成一个师生互动、交流、共享的过程。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要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尝试,给学生学生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设计情景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  现在的课堂教学普遍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一问一答式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没有了新鲜感,也就不再去想着提出问题,只是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就逐渐导致了学生不会提问题。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年级越高,学生提的问题越少,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理,类比联想,逆向思考,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教师要在把握住教材实质的基础上,能创造性的设计教学,弥补教材的某些不足,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通过精心备课,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学案.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与探索,独立动手实验与操作,对于没有养成自学习惯的学生可采用引导过渡法,比如交给他们自学纲要,提示问题的关键方法和步骤,然后逐步适应自学方法。合作学习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把学生编制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定出学习小组组长,每个学习小组以组长为核心,对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将不同的观点汇集在一起,由学习组长为代表总结发言,然后将每个小组的不同观点放在一起,由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再进行共同分析,比较,求同存异,让学生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运动发展之中,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尝试到主动参与的乐趣。探究式学习是类似于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其主要步骤是实验,观察,提出假设或猜想,写出研究计划,研究或验证假设,总结与表达成果,和师生交流与评价,探究式学习可以是一个人进行,也可以集体进行,让同学们在对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尝试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学习精神。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句话说得好,“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可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5、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使分层次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现在我们的教学班大都是按成绩平均分班的,一个班内的学生成绩上下差别较大,如果教师用一个标准去教学生学习,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下等生吃不了,教师出力不讨好”的局面,特别是有些教师过多注重优等生的成绩,忽视了中下游学生,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教师应改变一刀切的做法,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速度和方法的安排都应因人而宜,使之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减轻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再次,对问题进行分层。对思维水平低,基础差的同学,设计的问题应小一些,思维的步骤细一些,讲究“小梯度,密台阶”,使他们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对思维水平高,基础好的同学,问题设计的要大一些,思维的跨度要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情感上应该一视同仁,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良好的期望,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找准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坚定了做一名好校长的信心,加大了改革课堂教学的决心。我相信,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校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成为一所理想的“新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