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学习的有效衔接

(2010-12-27 09:01:29)
标签:

杂谈

                     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学习的有效衔接

    室外大雪飞舞,室内研讨如火如荼,这就是我参加本次“浙江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的感受。本次研训主题围绕“轻负担,高质量,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练习的有效性”而展开。聆听了三位教师的课,分别是二年级《清澈的湖水》、三年级《秋天的雨》、五年级《学会看病》,感觉课堂教学结构与以往完全不同。三位老师将语文作业落实到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意在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学段所体现的不同的问题设计,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问题设计的不同,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问题设计的区别。

     印象最深的是教师基于前置性作业展开课堂教学,前置性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让前置性与课堂教学衔接呢?

    一、检查交流式衔接。学生独立完成前置性作业后进行集体反馈,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对前置性作业加以引导、点播、归纳,以集体检查、反馈、讨论的形式完成自主学习。两堂低年段的课,教师均布置了前置性作业:预习生字、新词。教师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迅速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生字默写练习,然后巡视,最后重点正音难读的字,并和学生一起书写笔画较难的字。识记生字音、形这个环节,非常紧凑,而把时间留给了后面教学中对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由此,我也想到自己本单元的教学。我们这个单元主题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学生接触不多,很陌生,如果没有了解历史,没有情感的铺垫,学生学习这类文章时,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在上单元导读课中,我明确规定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如《火烧圆明园》前因后果,台湾光复,香港回归……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引入学生收集的资料,了解圆明园的建造、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等,再围绕重点句展开深入研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毁灭,深切感受落后就要挨打,要为中国富强而读书。这是有效利用前置性作业中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认识层面的一次成功衔接。

    二、穿插释疑式衔接。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主线,在若干个环节上穿插学生的质疑,课堂中通过师生共同质疑来推进自主学习。听五年级略读课文《学会看病》,教师前置性作业:

    1.默读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根据学习任务在课文中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并用一个词在句子旁做批注。

    2.你有什么疑问,请写在书旁。

     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提出疑问:“母亲为什么这么狠心?她是真的狠心吗?”等问题。这说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又不甚深入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基于学生的预习起点展开教学,抓住学生的疑问,组织学生围绕母亲是否“狠心”研读文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小组研讨、批注等形式理解文章的主旨。课堂中,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多元理解。学生从语言入手,感受母亲的情感;从母亲的心理入手,感受母亲情感的变化。

     前置性作业与课堂教学衔接的方式还有很多。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助讲”,协助教师完成课堂自主学习,;总结展示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根据教师的布置学习并搜集、整理资料并自我展示等。

前置性作业不能流于形式,老师在布置完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呈现作业成果,这样的话,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学习自信,学生会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而教师本身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事先阅读学生的前置性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特别要把学生中出现的有思维层次的感悟、有价值的问题,甚至典型的理解偏差的问题摘录下来并,有层次的穿插安排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菜园第一小学   杨芬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