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计算(设想):
一张薄面饼:
成本:50克*3元/500克=0.3元(加工过程:加水和面--煎熟--堆放,加工费:0.1元/张)
一只鸡蛋:
成本:0.4元/只
一个夹葱花煎鸡蛋薄饼:
成本:一张熟薄面饼+鸡蛋=0.3+0.1+0.4=0.8元.
加工过程:
锅热烧气(0.02)--油(0.02)--葱花-(0.02)-煎鸡蛋--热饼--卷鸡蛋--涂蒜蓉调味料(0.02)--涂辣椒酱(可免)--装袋(0.02分),加工费0.2元/份,总加工费为0.30
一份薄饼卷鸡蛋的总成本:0.8+0.30=1.10元.
这样的早餐卖2元一份.
早上总是不能按时按量吃,可能是懒惰,可能是没有胃口,可能是想吃的时候不方便买,总之,一早上班因为时间或者交通,总不是那么顺心。更加疯狂的是最近天天算成本与数字搅和在一起,以往不屑的事情要天天面对的时候,厌倦得早餐也变得不能规律了。
哪里还能吃到二元一份的早餐呢?那原本站着2人,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米的小推车,一人负责煎饼,一人负责收款的,现在也变为一人了,那收到的早餐钱也不往口袋里装了,而是在煎饼车前方边挂了个小箩筐,利索的煎饼女告诉你一声:自己找钱!她的手都不需要碰钱了,仔细看看,那些调味料还分成了6,7种,她的右手边挂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了许多的鸡蛋壳,左手边存放饼的地方居然还用塑料袋装了一小袋酸豆角。看得出她蛮用心思在经营她那不足一平方米的小生意。
不知道她能每天卖多少,假如卖200张,也可以赚大约200元,除去损耗,一个月下来可以有3000-6000元收入吧。还有就是,二元一份的早餐可以帮忙解决许多上班人士的早餐问题了。唯一可能困扰的就是城市市容管理的问题,如果可能,每个区可以规定指定地点,指定时间,规范小车和煎饼女的形象,那就完美了。
买完早餐,走在路上,一路胡思乱想着煎饼女,是不是有家了?在哪里租屋?想着想着却又突然脑海里出现以往的一幅画面,那是让我不能理解和不能忘却的画面。
在2002年的某个夏季的下午时分,我从交易会正门出来左转回家,路边行人很多,走着走着,在交易会一个小门处有人大声喧哗,我奇怪着,路过的时候扭头看了一眼,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一看就是外地逃难来的,手死死地把握着一个三轮机动车,他的对面两个身穿制服的年轻人,看起来微胖,横眉怒呵着老人,一定要把车没收,老人哭喊着不放,但是确不够与那年轻人抗衡......
就这一眼,我心痛的紧缩起来,愣在那里足足好几十秒......
人常说:天会养人,不必忧心,可是这城市里面,哪里能够是有那样一种自由呢,那老人,可能根本也不知道城市里面的人的规则,还满心以为,只要劳动就可以挣钱。他那个模样,怎么能有那机动车?难道老家不要了来这陌生的城市?他的孩子呢?怎么能让他有机动车,却又离开家园呢?是什么样的变故,让那老人到城市里面来开机动车挣钱呢?那部机动车,可能就是他的一切财产了......
那利索的煎饼女啊,希望你不要遇到那样境况,我不能想象,如果哪一天,假如我看见你哭着不放自己的不足一平米的小车的时候,我的眼泪会不会当街落下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