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曰:此二者同出而异名。二者是指什么?
王弼说二者,指始和母。
河上公说二者,指有欲和无欲。
陈鼓应,余秋雨说二者,指无和有。
刘笑敢说二者,指无名和有名。
二者究竟是指什么呢?—————既二者同出,人观而察之。一为妙,二为徼。名是两种思维方式下的两种设定,这个设定当然由人来设定,一个是道而另一个是名。道为妙,名为徼。也就是形而上者为道,形而下者为器。徼者,边际即有形,对于人的感觉而言,有形则可名。无形,老子说强曰为道。其实道在老子那里是一恍惚之物,没有具体的状态。道与名,在老子的时代是统一体的两面,在于其思维方式使然,在于其没有进入纯思的境界中。名是个体而道是个体的外延的无限化升华,这里的名虽指个体但绝对是指无限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