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认识蚕宝宝【蚕宝宝教学案例】

标签:
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生长过程蚕的一生养蚕日记教育 |
分类: 蚕宝宝教案 |
【蚕宝宝教学案例】
赵红娟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蚕的外形特征,在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蚕丝的用途。
3、学习喂养蚕,激发幼儿进一步观察、了解蚕的兴趣。
活动准备:蚕(大、中、小)若干、桑叶若干、音乐磁带、蚕的生长过程的录像片 丝织品若干
【蚕宝宝教学案例】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蚕宝宝,知道它的名称及主要外形特征
1、出示蚕(大、中、小)宝宝,幼儿分组观察,教师引导幼儿细致的有目的的观察蚕;并讲述蚕的外形特征。
2、教师小结:蚕由头和身体构成,头上有嘴和两只小小的眼睛;身体圆长而软,有环节;身体下面有许多对小脚,身体旁边有气孔,气孔可以呼吸和散热;尾部有小尖,叫尾角;会爬行;喜欢吃桑叶。
二、.观看录像片《蚕的一生》,了解蚕的四个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和蚕在幼虫时的四次蜕皮(蚕眠)过程。
(1、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都向黑黑的像蚂蚁一样,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
2、蚕宝宝吃桑叶长大,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3、蚕宝宝吐丝了,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4、蚕宝宝结茧: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成为蛹。
5、蚕宝宝结茧约十天后,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雄蛾交尾,交尾后雌蛾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三、“我是蚕宝宝”活动,教师和幼儿随音乐模仿蚕的一生[蚕出壳—吃桑叶、蜕皮(四次)—结茧—破茧而出—飞来飞去]
四、了解丝织品,介绍蚕、蚕丝的用途
1.出示各种色彩鲜艳的丝织品(绢、缎,服装、围巾等)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这些漂亮的制品是用什么织出来的?摸一摸觉得怎样?(柔软、滑爽、透气、轻薄)
2、你还知道那些见过丝织品?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告诉幼儿蚕丝可以做衣服、被子、蚕丝还可疗伤。蚕沙可做蚕沙枕:也可入药,蚕蜕的皮可入药。蚕蛹可食用的、蛋白质含量极高……蚕丝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领域。
五、教师引导幼儿喂蚕,并介绍蚕的喂养方法。
六、延伸活动;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有目的地持续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并重点观察记录蚕眠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