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帝内经》十三方----兰草饮  适于糖尿病患者

(2011-03-15 09:38:56)
标签:

《黄帝内经》

宋体

兰草

五气

佩兰

糖尿病

健康

分类: 食,医,自助

[原文]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译文:黄帝问:有患者口里泛甜味,这是什么病呢?怎么得来的哟?歧伯答:这是五气太过造成的,五气在此指土气,土为中央,在数为五,在味为甘,在脏为脾,在窍为口,在臭为香,在液为涎,在色为黄,在声为歌,在志为思,在华为唇。多食甘美,则臭味留于脾中,脾气外溢而证见之外窍。病名叫脾热(瘅dan:热病,热症)。

 

人食五味入口,胃如釜,煮熟五味,脾为胃运行精气,所以精液在脾中储藏,若脾不能行其津液,则会令人口甜,这是美味发出来的,此患者必经常多次食用甘,肥美食,而肥美之食令人生内热,所以肥美之气向上溢满,内热中满,蓄积日期久,火炎水枯,消渴之证见矣,火炎水枯,为消渴病机之要领,治疗应以佩兰,为什么呢?因为兰草味辛热平,利水道,避不详,胸中痰澼,除陈久甘肥不化之气,因为辛能发散。兰草,即今之佩兰,因古人常佩戴兰草避秽,久而久之,兰草更名为佩兰,能化湿辟浊醒脾,用治口甘之脾瘅,有一定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