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书道 蕴藉其中
——
石冬鳌书法艺术品鉴
http://s2/middle/5eadd133x944cb4022831&690
数千年前,文字始祖仓颉在秦岭深处一个叫元扈山的地方,造下二十八个文字,为中华文明留下了灿烂的篇章。元扈山在陕西洛南县境,始终文脉相传,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滋润与涵养了一批批书法界的慧士贤达,如冀宣明、陈绶等。在新世纪的书法群体中,石冬鳌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二十多年前,我就认识了冬鳌,那时他在政府部门工作,除了写字,绘画也崭露头角,山水、花卉有一定的基本功。后来我俩相继进入人民银行系统工作,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更多了,目睹了他的工作历程与艺术轨迹。我们无数次在一起探讨书画的奥秘,切磋交流技艺。他虽然没有丢弃国画,但重心已放在书法方面。他小我一岁,但功力强我一大截。著名画家杨林兴逝世之际的铭旌,就是由我撰词,冬鳌书丹,至今记忆犹新。
冬鳌的书法艺术,真草隶篆皆通,尤以楷书闻名于世。他上宗汉唐,以柳公权、欧阳询为基,临习《洛神赋》、《乐毅论》、《灵飞经》等碑帖。创作中讲求谋篇布局与结体用笔,作品的一横一撇、一点一划,均提按有度,顿挫适宜,每个字似乎具有刀斧之力。无论是扇面、信札,还是条幅、对联,均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即便是数万字的长卷,也照样首尾一致,形神不散。写出了淡定和清雅,写出了灵动与情愫,同时也折射出对文词内涵的深刻理解。
随着人们居住面积的提高,洛南地域盛行一种书法形式,就是四条屏两侧配一副对联。这是冬鳌最能发挥水平的,数百字的四条屏用小楷,对联则用行书或隶书,珠联璧合,使厅堂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
书法艺术决非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扮演着中国文化载体的一个侧面,能够彰显人的生命价值与创造价值,因此才能千百年长盛不衰,从而为古今社会增添了难以替代的动因,也为人们精神生活注入了时代元素。冬鳌书艺上的成功与他的才情密不可分,无灵性不能驾驭笔墨,无才情难以创造艺术。在他的字里行间,总有一个笔情墨趣的书家自我,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生体验,有自己的艺术感悟和审美追求。多年来,他陶醉于黑白世界,在那里书写着自在的灵魂,有苦难,有快乐。作品中有万象,万象皆人生。书文天祥的《正气歌》,得浩然之气,写苏东坡的《赤壁赋》,发慷慨之感。书法以外形表心,以内容传道,在书法家的心田里,荡漾着一个阳光天地。
基于他的艺术才华,冬鳌担任了商洛市书协副主席,并在多个艺术团体任名誉职务,抱回国内外许多奖项。作品东展西藏,红红火火。但是,他从不张扬,不会扎势,做人处事循规蹈矩,厚道谦和。就是发型、衣服,再普通不过,似乎与人们心目中艺术家的形象差距甚远。我俩去柞水县出差,在红岩寺小镇,他乐颠颠买件条绒上衣,一穿就是多年。政府的会议室,仓圣祠的大殿,悬挂的是冬鳌的作品;小巷饺子馆的牌匾,乡村普通人的墓碑,也出自他手。真是下得市井,上得厅堂。作为书法家,他不仅仅是书坛墨池里的俊杰,更是在田野里任风吹雨打、在人群里任生活磨砺的智者,因为他以亲民的形象,融入人群,愉悦大家,服务各个阶层,因此赢得一片赞誉。他所贡献给社会的书法作品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财富。
“古柏寒松风华自爱,闲云野鹤岁月偏长”,这是老朋友喜欢书写的联句。在他年届花甲之际,唯愿固守书道的修炼力,蕴藉其中,源源不断地挥洒出隽永的新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