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禾多穗”能增产
去年,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三联村村民杨精隆家位于西汉组门口坝上的稻田中,出现了很多稻谷一根单茎上长出3穗甚至4穗的奇怪现象。今年,此“一禾多穗”现象不仅在杨精隆家的稻田中发生,还在村中坝上的多块稻田中发生,有“大爆发”之趋势……
http://www.qdnrbs.cn/u/cms/www/201209/24154730chzu.jpg
9月14日,笔者赶到三联村。杨精隆的儿子杨昭华兴趣盎然地带领笔者在坝上的稻田中观察,果然在多块稻田中见到“一禾多穗”的现象。仔细观察,这现象出现最多是一禾两穗和一禾三穗,而一禾四穗或五穗的虽存在,但较少。这些“一禾多穗”的稻穗均从同一茎秆上增生而出,增生的茎干、叶子及谷粒还是青的,大多仅有一至二穗颗粒饱满,其余均是瘪壳壳,只成形不结实。
“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此现象,今天是头一次见。”77岁的村民邓茂昌说。一根茎杆上只长一穗稻穗,这是常理,去年杨精隆家发现“一禾多穗”的现象他不知情,今天在田中见到后,的确觉得很稀奇。老人说,他只听父辈传说,民国十六年,在三联村一块稻田中出过一禾出三穗的现象,后来三穗县因此“一禾三穗”而得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所有在场的村民都感到奇怪,说不清也道不明。
76岁的杨精隆老人介绍说,去年他家一块稻田的水稻中,长出了一茎两穗、三穗、四穗的共有80余株,所种的水稻谷种为科优21号,已连续种了5年。今年,包括他家在内的整个坝上稻田中,种植都是香优2号、香优7号及香优18号品种,都同时发生“一禾多穗”的现象。
老人说,往年他家6分地种植的科优21号品种,最多只能收获12挑谷子(约108市斤/挑),而去年他家稻田出现“一禾多穗”现象后,却收获了13挑谷子。“这应该是个好兆头,粮食竟然增产了!”杨精隆说。
三穗因“穗”得名
三联村的老人们都听父辈说过,民国十六年(1927年)时,时任三穗桐林区的副区长王伦纪,在回三联村圭录寨家中时,路过村中一块稻田时发现了“一禾三穗”后,三穗就因此得名。
“这就是王伦纪发现一禾三穗的稻田,如今还保持着原样。”杨精隆带着记者来到坝上一隅三联村西汉组寨门口下当地人称为老树脚的地方,指着一块狭长的稻田说。听父辈们讲,这块约有3分地的稻田,当年种植的品种老辈人称之为“阳谷”,仅能打两挑谷子,王伦纪发现的“一禾三穗”属“阳谷”。而现在种植的均是杂交稻,可打6挑以上谷子。
说话中,杨精隆老人躬身寻找,果然在这块“著名”的稻田中,找到了两株“一禾三穗”的水稻。“真是名不虚传。”村民们围拢着喜笑颜开。
相关专家说法
去年,自杨精隆家稻田中发现“一禾多穗”现象后,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当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高级农艺师周定生老师与黔东南州农科所两名长期研究水稻的专家,在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的配合下,一同前往杨精隆家稻田进行了实地察看。
“我从事农业工作逾50年,从来没见过此奇特现象,查阅现有的水稻专著也未见记载。”去年,考察结束后周定生如是说,总的来说发现的一禾多穗水稻虽大多尚未结实,但的确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现象,水稻仅是单茎中倒数最后一节结出一支稻穗,而这些多穗水稻是从倒数第二节、第三节增生而出多穗。其更难能可贵的是,发现地与1927年当地人发现的“一禾三穗”的地方仅隔70米远。而现在的耕作方式与80年前的耕作方式已有差异,品种亦有差异。当年,周定生等专家带走了几株标本,以期进行研究。
近日,笔者将今年当地又出现此现象“大爆发”的情况告诉了周定生。周个人认为,这应该与当地特殊的生长环境及管理、施肥水平等方面有关,应当考虑是否与当地的光照条件、是否与土壤中含有某种稀有的特殊微量元素等有关,但这一系列的疑问还有待今后研究才能得出答案。“的确罕见,希望此事能引起相关研究机构来关注。”周定生说。
“一禾多穗” 观察笔记
今年44岁的杨昭华是杨精隆的儿子,长期从事乡镇基层工作。他通过对三联村稻田中的“一禾多穗”现场进行观察,记录如下观察笔记。
观察发现产生“一禾多穗”现象成因为:必须是植株生长旺盛,且分蘖能力好的水稻秧蔸;一般大多在农田水稻田中沟道的地方,主要是由于其在分蘖期间,田间挖沟放水起到疏通禾苗间根须,使其充分吸收田间水分和营养而成,挖沟相当于起垄的作用;禾穗产生多穗现象方向部位大多需要充足光照条件,方向多为在面向东南方和西南方向的地方发现;发现稻田土壤多为“白蟮泥夹沙”的土壤,且水源充足;各种水稻品种均有发生。
观察发现“一禾多穗”的生长特点为:一般“一禾两穗”的水稻果实基本丰硕饱满;“一禾三穗”的果实在同株稻穗中,均为1至2穗为实株,果实丰满,1至2穗为瘪壳壳;“一禾四穗”以上的,均为1穗为实株,1至2穗或1至3穗未完全成熟,基至仅为起秧苞状态,仅有1穗可以充满谷粒;“一禾多穗”现象与系同一茎秆的禾蔸2至3节以上部分增生,其特点类似竹子从节茎中增长分丫现象等等。
新闻背景
据三穗县志记载,三穗曾名邛水、灵山。民国十六年(1927年),三穗风调雨顺,全县粮食获得较好的收成。在三穗县城后坝、中团坝、颇洞、天王坝、八外、龙脚(含三联村)等地都有一禾生三穗的情况。王伦纪路过龙脚这丘田时,发现田中有若干一禾有三穗的现象,王伦纪认为田中一禾出三穗,这是吉祥之兆,于是就下田摘了一把一禾三穗作为实物标本,并用红布包好,往县城送去。当王伦纪将这一禾三穗实物送到县城时,时逢县里议论更改县名,而且议而无果。
在这关键时刻,王便将这装有一把一禾三穗的红布包献上,正在议论的县长和绅士们才恍然大悟,这下有更改县名的实据了,人们喜出望外。这一消息传出,顿时轰动了整个县城。有的说我县一禾出三穗,这是丰收景象,托毛县长治县有方的结果;有的提议将灵山县改为三穗县……县长毛以仁同意改灵山县为三穗县的提议,并上报省政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四月,贵州省政府批复,同意将灵山县更名为三穗县,从此“三穗”二字才载入史册。
作者: 吴如雄 来源:黔东南在线-黔东南日报http://www.qdnrbs.cn/shzh/9608.htm
2012-09-17 10:19 来源: 贵阳新闻网
|
|
去年,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三联村村民杨精隆家的稻田中,出现了很多稻谷一根单茎上长出3穗、甚至4穗的奇怪现象(本报曾报道)。今年,“一禾多穗”现象不仅在杨精隆家的稻田中发生,还在村中坝上的多块稻田中发生,有“大爆发”之趋势。
9月14日,记者赶到三联村,在多块稻田中看见“一禾多穗”的现象。据76岁的杨精隆老人介绍,去年他家一块稻田的水稻中,长出了一茎两穗、三穗、四穗的共有80余株,所种的水稻谷种为科优型。今年,包括他家在内的整个坝上稻田中,种植都是香优型品种,都同时发生“一禾多穗”的现象。
老人说,往年他家6分地种植同一品种多年,最多只能收获12挑谷子(约105市斤/挑),而去年他家稻田出现“一禾多穗”现象后,却收获了13挑谷子。“这应该是个好兆头,粮食竟然增产了!”杨精隆说。
对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高级农艺师周定生认为,这应该与当地的光照条件、是否土壤中含有某种稀有特殊微量元素有关,但最终原因还有待研究才能得出答案。“希望此事能引起相关研究机构关注。”周定生说。
黔东南州科协科普专家巫宜山认为,是土壤中某种微量元素导致的水稻变异,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研究方面可考虑朝“是否可以增产”的方向去发挥。
据三穗县志记载,三穗曾名邛水、灵山。民国十六年(1927年),三穗县龙脚(含三联村)等地曾发现一禾生三穗的情况后,次年,灵山县更名为三穗县,从此“三穗”二字才载入史册。
(本报记者吴如雄)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