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大风景点之"三潭印月”
标签:
疏浚西湖杭州西湖游览苏东坡三潭印月西湖游船 |
分类: 杭州西湖新老十景 |

三潭印月岛面积只有0.06平方公里、百分之七十为水面、环岛筑有护堤、将岛内的水面围绕起来、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景观;

环岛观光游步道就建在护堤上、岛内的湖名为“放生池”、池中筑有十字形游览路线、东西向为绿堤、南北向搭建曲桥;

从空中俯瞰、整个岛屿仿佛一个“田”

游人可搭乘西湖游览船(西湖四周均有游览船码头、可就近上船)去三潭印月岛游览、亦可雇一只手划船悠哉游哉地划着去、游客上岛后需购买上岛门票(仅限手划船游客、乘坐西湖游览船的游客购买船票时已包含了上岛门票);

游客无论在岛上那个码头下船(岛上有三、四个码头停靠来自不同方向的游览船)、出码头后可向左或向右沿环岛游步道观光游览、游步道外侧为西湖风光、游步道内侧为岛上放生池景致、环岛游步道通往岛上的亲水平台;

三潭印月岛一南一北各有一个亲水平台、踏上岛北端的平台放眼望去,湖光山色映衬于天水之间、远处堤岸山峦环绕,湖对岸城市轮廓隐约在目;

城市两侧各有一座山峦形成犄角之势、南面是吴山、山顶有座城隍阁、北面是宝石山、山顶立着细长的保俶塔;

转过身可见位于一侧的湖心亭与阮公墩两个小岛。不过、眼前的景致会随著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幻、西湖上经常烟雨蒙蒙、仿佛水天合成了一道薄幕、将远处的小岛、堤岸、山峦、楼房、包括湖上行驶的游船遮挡了起来、若隐若现;

这便是西湖景致神奇之处、对此、苏东坡曾有非常形象的描写:“水光涟漪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自古亦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之说;

通常、游览三潭印月岛可从岛北端的平台开始、这里亦是大型旅游船(如龙船)停靠处、仰面是一座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三潭印月亭、面湖的匾额写着“小瀛洲”;

步入亭内正面墙上书有“天水合璧”四字、一侧墙上悬挂着清代西湖十八景详解;
穿过亭子出来、回首仰望、方见亭子上方挂着的“三潭印月”匾额、继续向前数步之遥、又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

入口上方写着“先贤祠”、里面奉祀着历史上四位具有民族气概的浙江籍学者;黄宗羲、吕留良、齐周华、杭世骏;

穿过先贤祠、眼前是一幅江南园林美景图、脚下是宽宽的石板桥、石板桥与前方横向的九曲桥相连、九曲桥是岛上主要景观游览线路、游人可从先贤祠右侧步入九曲桥、沿曲桥蜿蜒于放生池上、首先来到紧贴水面的“开网亭”、开网亭远观为四方亭、近看则为三角亭、寓意“网开一面、普度众生”;

经开网亭左转沿曲桥前行便来到先贤祠前与宽石板桥交汇处、此刻、正对先贤祠水中央耸立着岛上著名的九狮石;

过了宽石板桥继续向前登上几步台阶又是一座亭子、这座亭建于高高的曲桥上、位于全岛制高点、游人可在此休息观景、亭子上方写有三个不同字体的“亭”字、想来是亭名吧!含意为“亭”“亭亭玉立”和“停步休憩”。。。
过了宽石板桥继续向前登上几步台阶又是一座亭子、这座亭建于高高的曲桥上、位于全岛制高点、游人可在此休息观景、亭子上方写有三个不同字体的“亭”字、想来是亭名吧!含意为“亭”“亭亭玉立”和“停步休憩”。。。

过了亭亭亭顺着曲桥一拐便走上了横贯南北的观光游步道、由北向南、水陆相间、走下曲桥便是一块平陆、左侧一溜粉墙黛瓦、中间有个月洞门、门上方是康有为所题“竹径通幽”四字、墙上开有几扇雕花漏窗、透出墙内密密竹林和屋宇、那里曾是清朝名将彭玉麟故居;

离开万字亭、向前走过一段曲桥便来到了四方亭、四方亭位于东西向的绿堤与南北向曲桥游步道交汇处、亭子一侧立着一块景观牌、表明此地为清朝十八景之一的“鱼沼秋容”;
从四方亭往前数步便是“迎翠阁”“花鸟亭”、如今已辟为工艺品商店和咖啡吧、供游人休息购物;
过花鸟亭又会走上曲桥、曲桥入口建有一座小巧玲珑、飞檐翘角的御碑亭;
亭子中央立着康熙皇帝1699年南巡时亲书的“三潭印月”碑刻;

过了御碑亭继续沿曲桥前行、便来到了岛南端、曲桥尽头是古色古香的“我心相印亭”、透过亭子月洞门可望见波光粼粼的西湖;


等到夜幕降临、皓月当空、此时站在这方平台或游弋的船上观赏三塔、塔内灯光透出圆孔恰似一轮轮圆月、倒影水中又形成十五个水中月影、与天上明月相映成趣、此时波光粼粼的水面月影纷呈、真可谓、“玉珠散乱银盘碎、三塔月光彻夜明。嫦娥冷落含羞去、东坡伟业万古存”;

“三潭印月”为西湖十景中最有影响的景观、不仅成为1999年1元人民币版面图案、中国邮政还为其发行了小型张邮票、从而成为了杭州市地标建筑;

通常、游人会感到疑惑、这里明明是三个石塔、为何称为“三潭印月”?三潭在哪里?

公元一0八九年、苏东坡来杭州任知州、发现西湖已半为葑田、雨季贮不住水、旱季又极易干涸、于是、他决定疏浚湖水、恢复西湖原貌、为此、他专门给哲宗皇帝上了道奏折“乞开杭州西湖状”、他在奏状中强调“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并指出、他16年前来杭州任通判时就发现西湖已有两成被葑草淤塞、如今已淤葑过半、再不治理、20年后西湖将不复存在、希望朝廷给予财政上的支持、于此同时、他调动了十万民工开挖西湖、为节省劳力、将湖底挖起的淤泥在湖中堆起一条南北向的长堤、后人称之为“苏堤”、同时、在湖中央水深之处立起三个石塔作为标志、严禁三塔之内种植茭菱;
到了南宋绍兴年间、宋都南迁杭州、当时御用画师为了取悦高宗皇帝、绘制了许多西湖山水画供皇帝欣赏、最后由高宗皇帝选出最秀美的十幅西湖风景图、经文人墨客渲染传颂、形成流传至今的西湖十大风景点;

其中两个景点就是依据苏东坡疏浚西湖时建造的苏堤和三塔形成的、因当时苏东坡建造的三个石塔位于西湖中央水深如潭处、每逢中秋、月光映照、潭影为三、故而、苏东坡立塔后曾题有、“天上一轮月、湖中影成三”、为后世的
“三潭印月”留下了伏笔;
南宋后石塔被毁、乾隆年间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西湖志被誉为西湖百科、内中讲到三潭印月时有这样一段话:“蘇軾留意西湖極力濬復於湖中立塔以為標表著令塔以内不許侵為蔆蕩”、从中我们得知苏东坡在西湖立塔并非为了观赏、而是为了保护疏浚后的西湖不受人为侵扰、方便行船;

"三潭印月”
(南宋)王洧
塔边分占宿湖船,宝鉴开匳水接天。横玉叫云何处起,波心惊觉老龙眠.
“三潭印月”
(南宋)王鎡
“草满咸平古屋基,梅花几度换橫枝。黄昏若看一潭月,不出林逋两句诗”;

那么、如今我们观赏的三潭印月建于何时呢?西湖志中亦有记载、“(明)萬歴間濬取葑泥繞潭作埂為放生池池外湖心仍置三塔以復舊跡。。。”。可见、三潭印月岛上的放生池和湖中的三个石塔均建于明代;

据记载、钱塘县令聂心汤于1607年仿效苏东坡取湖中淤泥环岛筑堤、形成湖中湖、称为“放生池”、同时、在岛南面重建了三座石塔、以恢复南宋时期形成的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从此奠定了三潭印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基本格局;

据记载、钱塘县令聂心汤于1607年仿效苏东坡取湖中淤泥环岛筑堤、形成湖中湖、称为“放生池”、同时、在岛南面重建了三座石塔、以恢复南宋时期形成的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从此奠定了三潭印月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基本格局;

在杭州历代官员中、苏东坡可谓对杭州西湖情有独钟、他曾两任杭州地方官、第一次(1071-1073)来杭任通判(官衔名;相当于主政官副手)、在此期间为西湖留下了隽永的传世名篇“望湖楼醉书”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二次、1089年4月赴杭州任知州、至1091年4月离任、在短暂的任期内完成了疏浚西湖、筑长堤、立三塔、为保护杭州西湖生态环境作出了不朽贡献;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于杭州来说、苏东坡就不仅仅是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了、还是城市规划师、西湖长、老市长、扮靓西湖第一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 苏东坡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
水枕能令山俯仰、
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
忽忆尝新会灵观、
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
无限芳洲生杜若、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
5、西湖十景:
柳浪闻莺
Tips
1、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与曾国番、左宗堂并称大清三杰。
2、西湖游览船票为55元、其中三潭印月上岛门票为20元、含在船票内、如乘坐手划船上三潭印月岛需另外购票。
3、三潭印月岛开放时间从早上7:30至下午4:30、随着末班船离开后岛上就只剩下管理工作人员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lovehzxh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