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 跳槽脚步愈走愈疾
(2009-02-18 00:56:22)
标签:
财经 |
春节的脚步愈来愈近,很多职场人又“蠢蠢欲动”起来,打算拿完年终奖金,就换个“东家”干干。工作上的不顺心、感到本单位没有发展前途……想要跳槽的理由有很多很多。但人才服务专家提醒——频繁跳槽不利自身发展。
跳槽的脚步愈走愈疾
春节临近,许多职场人开始盘算着自己的新路。记者从近日的一次同学聚会上获悉,毕业不到半年,华中科大某班的26个离校前找到工作的同学,竟然有17人已更换了工作,还有4人准备“随时另寻婆家”,3人选择了回校考研,只有两人暂无跳槽意向。
在兰州一家大公司上班的李建华,2006年7月份毕业后应聘到一家食品厂上班,干到年底就跳槽到美迪教育集团负责招生工作,上班不到4个月辞职到酒店打工,还没上几天班就又不干了。最后在一个熟人的介绍下进入了这家大公司。去年12月1日,记者在省高新人才市场的“三会合一”招聘会上见到他又在找工作。
在兰州某公司上班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都30多岁了,这几年要是不发展,恐怕以后更难了。我非常想跳槽到有发展空间、收入也高的单位,比如外企。”
郭静静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作策划工作两年有余了。搞策划是门很吃香的行业。待遇相对较高。但郭静静的姑父在深圳让她去那边上班,说那边不但待遇高而且有发展前途。郭静静开始有些矛盾,看着同事们都在悄悄地另寻出路,想给自己一个更有发展前途的平台。郭静静思前想后也觉得在这里上班这么长时间了,工资没加多少,职位也没有提升,郭静静开始觉得,按照自己这样的水平跳槽应该可以找到更高薪的工作。年底将至,郭静静也随同其他几个同事进入了人才市场。
年终跳槽为哪般?
有关资料显示,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2月是各类人才跳槽的“多发期”,大约有60%-70%的人才流动均发生在这一时段,并且已经呈现出了年复一年的周期性规律。
2000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的王先生,现在在兰州一家时尚杂志社工作,他曾经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因为觉得自己所在的行业缺乏上升的空间,2003年底,王先生选择进入媒体。但是,考虑到自己身体承受的能力,他决定到一家杂志社谋求发展。
“我从毕业到现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已跳了六七次槽,跳来跳去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既可谋生又有自由的工作。”现在在兰州平安保险公司跑业务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在兰州,她曾经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会计。可是,不到两个月,就交了辞职报告,毅然离开了,理由是当会计风险太大,时不时就会出错,现又在打算找一份更理想的工作。
王女士在兰州某商场担任销售工作,一个月工资只有600元,孩子一天天长大,靠那点工资根本不够花,她于是趁年底各个单位大量招聘人员的时机,也开始寻找她的另一条出路。
人才为什么要在岁末年初跳槽?甘肃省高新人才市场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年底正是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关键时期,考核之后企业都要按照个人的业绩兑现奖惩,也就是一年的分配到此才算告一段落。而一般情况下,员工与企业的合约大多也是以年度为时段的,年底合同到期,续签也罢,跳槽也好,个人和公司都处于主动地位,完全可以进行新的选择,谁也不欠谁的,在合同到期前彼此都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选择在这个时候跳槽,对企业和个人而言都会损失最小。
但从最近几场大型招聘会的招聘情况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不喜欢有过好几次跳槽经历的求职者,原因是他们觉得培养一个人不容易,刚到可以拿下工作的时候就跳槽,对单位来说很不利。
频繁跳槽不利自身发展
对于年底频繁跳槽这一现象,
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培训中心主任莫兴邦分析认为,从心理角度来看,这岁末年初求职者跳槽是很正常的,比如,待遇实在太低,单位没有发展前途等原因,加上每年这个时候大部分单位都会出来招聘人员,所以许多职场人员想借此机会换个环境。
而一些人在自己想干什么与能干什么都没弄清时,就匆忙加入跳槽的大军,这是不可取的。有一项调查表明,频繁跳槽者中,有六成人对新工作的满意度不高,新工作所提供的薪水与自己的期望有较大的差距,加上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等等一下适应不了,于是又开始从心底盘算着年底再找新工作。从长远来看,跳槽过于频繁对个人来说是不利的,建议职场人员从长远的职业生涯角度来看待目前工作的宽度和深度,在去留问题上一定要慎重。
业内专家分析,年终想要把握时机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状态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避免盲目性,否则必定会遭遇挫折。跳槽前最好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