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简介及算法详解
一、模型简介
1、现金流量贴现法的简介:
现金流量贴现法就是把企业未来特定期间内的预期现金流量还原为当前现值。由于企业价值的真髓还是它未来盈利的能力,只有当企业具备这种能力,它的价值才会被市场认同,因此理论界通常把现金流量贴现法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在评估实践中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且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
2、现金流量贴现法的基本公式:
http://s9/middle/4cff9bf9hb23d31f59368&690
式中:
P一企业的评估值;
n一资产(企业)的寿命;
CFt一资产(企业)在t时刻产生的现金流;
r一反映预期现金流的折现率
从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该方法有两个基本的输入变量:现金流和折现率。因此在使用该方法前首先要对现金流做出合理的预测。在评估中要全面考虑影响企业未来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客观、公正地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做出合理预测。其次是选择合适的折现率。折现率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评估人员对企业未来风险的判断。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企业未来收益风险的判断至关重要,当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较高时,折现率也应较高,当未来收益的风险较低时,折现率也应较低。
3、现金流量贴现法的优点:
现金流量贴现法作为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科学方法更适合并评估的特点,很好的体现了企业价值的本质;现金流量贴现法最符合价值理论,能通过各种假设,反映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经验。
4、现金流量贴现法缺点:
首先、从折现率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不能反映企业灵活性所带来的收益,这个缺陷也决定了它不能适用于企业的战略领域;
其次、这种方法没有考虑企业项目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也没有考虑到企业投资项目之间的时间依赖性;
第三,使用这种方法,结果的正确性完全取决于所使用的假设条件的正确性,在应用是切不可脱离实际。而且如果遇到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很不稳定、亏损企业等情况,现金流量贴现法就无能为力了。
二、算法详解(所有数据来源于范例)
在介绍之前,先说一下关于年份的问题。
为了配合范例,年份都是按照例子里面来的,其实,我们知道,所能获得的最新的年度现金流量数据,都是去年的。今年是2008年,我们获得的企业年度现金流量数据是2007年的数据,所以这里的‘第1年’其实就是2008年,也就是说‘第N年’中的N都是相对于去年。
1、上年度公司现金流:根据‘现金流量初始值’、‘欲计算年份’以及‘企业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得出,
计算公式:当年度现金流=
上年现金流 × (1 +企业年平均增长率/100)
例子中
第2年 = 10 × (1 + 16/100) = 11.6
第3年
= 11.6× (1 + 16/100)= 13.46
以后年份以此类推。
2、预计现金流量金额:根据‘上年度公司现金流’和‘计算周期内年均增长率’得出
计算公式:预计现金流量金额=上年度公司现金流
× (1+计算周期内年均增长率)
例子中
第1年 = 10 × (1 + 16/100) =
11.6
第2年
= 11.6 × (1 + 16/100) = 13.46
以后年份以此类推。
3、贴现参数:即是复利现值的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1/((1+年贴现率)^
年份)
例子中
第1年 = 1/((1+0.12)^ 1)= 0.892
第2年
= 1/((1+0.12)^ 2)= 0.797
第3年
= 1/((1+0.12)^ 3)= 0.711
以后年份以此类推。
4、现值:根据当年度预计现金流量金额和贴现参数计算。
计算公式:预计现金流量金额
× 贴现参数
例子中
第1年 = 11.60 × 0.892 = 10.32
第2年
= 13.46 × 0.797 = 10.77
以后年份以此类推。
5、第5年现金流量总量(这个第5年,其实是相对今年,而不是去年,这就是为什么开头要交代年份计算方法的原因,例子里面使用的叫第5年,为了方便大家参考,这里使用相同年份数字,其实这个是相对去年的第6年,下面的第6年,同样是相对去年的第7年。)
计算方法同1,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6、5年后的现金流量,计算方法同2。
7、5年后的增长率,即最终年增长率。
8、第6年的现金流,在6的基础上计算,计算方法同2。
9、要回报增长率,即要回报率。
10、第6年的企业价值= 第6年的现金流/(年贴现率-最终年增长率)
11、第6年贴现公司余值 = 第6年的企业价值 × 上年度贴现参数
12、公司内在价值 = 第N年贴现公司余值 + 前N-1年现值总和
13、每股内在价值= 公司内在价值/总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