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聚焦梅花奖演员刘巍】亦演亦导的方向
标签:
昆剧昆曲文化娱乐 |
【聚焦梅花奖演员刘巍】亦演亦导的方向
2015-05-20 青白 北方昆曲剧院
红毯仪式
除了在舞台上演绎角色外,思维活跃的刘巍还具有一名戏曲导演的潜能和实力,通过《白兔记-咬脐郎》这部剧目的排演已经崭露头角。在总导演周世琮老师的指导下,刘巍和同事们一起推敲,三分钟有一个小亮点,十分钟有一个大亮点,尽量让观众保持在戏的节奏中。虽然台上是一直在“絮叨”,却要让观众被“絮叨”得津津有味。
《白兔记-咬脐郎》在绍兴演出结束后,有不熟悉昆曲的观众说:“为什么看似这么简单的故事,昆曲却演绎得那么细致精妙呢?”
这就需要导和演双重的功力。
刘巍说:“百善孝当先”,“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越发追求独立自由的现代环境下,“孝道”的精神不再受到重视。我希望,通过这个戏,首先能唤醒人们心中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报答之心。
她说:同样,在昆剧艺术的发展中,“作旦(娃娃生)”、“雉尾生”这些行当也逐渐式微。现今常见于舞台上的也不过《寄子》中的伍子,《出猎、回猎》中的咬脐郎这两个人物。所以在对《白兔记》进行改编时,我没有将刘智远、李三娘作为主角,而是选取了咬脐郎作为故事的核心。他的善良、聪明、知恩图报,还有这个人物身上所能展现出的“作旦(娃娃生)”“雉尾生”这些行当的表演特点,正是我要充分展现给观众的。
昆剧历史悠久,表演有众多规范,在舞台呈现上,我力求回归传统,展现昆曲幽静典雅,中正平和的古韵之美。同时少量借鉴其他舞台剧的手段,丰富戏曲表演,加快戏剧节奏,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
用现代的眼光观照古代的故事,以昆剧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弘扬以“孝道”为核心的优秀传统价值观,通过演员的演绎为逐渐衰落的“作旦(娃娃生)”“雉尾生”行当注入新的生命力——这就是我寄托在这个戏上的期待。http://mmbiz.qpic.cn/mmbiz/OsBAzalAicKgHXNu32K28u0Xd710voZey8H5hB0mKnFyMQ5icjGsAXhaianvWjcyQvIpfsJh0NO7uHYlozH9Q7Ynw/0?wx_fmt=jpeg
这是刘巍给自己创作戏时写下的话。
她说:我要特别感谢总导演周世琮先生为这个戏付出的心血,赋予这个戏唯美的色彩与活力;以及给予演员开放性的自由创作空间。
刘巍是个真诚的人,在《咬脐郎》中,她创设了如下的亮点:
在全剧的铺排上,第一场《出猎》咬脐郎碰到生母,我想体现的是一些灵魂深处的东西,尤其是跟旦角的“三看”需要特别注意;第二场的《回猎》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要表现得有层次感;第三场很生活化;第四场需要有很强的把控力,感情的提升讲求一个“稳”字,又特别需要看浓度,观众的情绪也会集中在这一场爆发。
当进行到第四场咬脐郎那句“万年江山也换不得我那亲娘”,她深情地说:凡是精心动了脑筋处理的地方,既打动了自己也打动了观众。
刘巍还自己设计了剧中很多武场音乐,“这就是戏曲演员的好处,身段出来了,锣鼓经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刘巍说。
六百年的昆曲艺术和不惑之年的人生经历之间,对刘巍来说,既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优越,又有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慨叹;但要想把不平路走成直线,凭借的是附着在情牵昆曲之心上的果然与坚毅。毕竟,能与昆曲相濡以沫已足够幸福,而尽力让这朵幽兰有些许不同,当观众闻到那抹清香时,所有的付出都已融为了巍巍山岳的一方风景,永远地令人欣喜而驻足。
苦寒来
世界遗产,百戏之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