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课程部分
(2010-07-22 11:05: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前教育 |
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080419)
一、课程部分
评价内容 |
评价要点 |
评 |
信息采集 |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
课程实施方案 |
方案编制 |
依据学谦课程的要求,管理层与教师共同研究课程,逐步形成切合本园实际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对引领和指导幼儿园课程实施作用明显; 在实施过程中有不断改进与完善课程方案的机制; |
|
幼儿园初步形成课程实施方案; 教师了解本园课程实施方案,依照幼儿园课程方案,形成切实可行的班级教育计划; |
|
●查阅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抽样查阅教师的保教工作计划与相关记录; ●与部分教师、园长等交流与访谈; |
方案内容 |
能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能力、兴趣及经验,作综合设计,关注多领域经验的平衡与连贯; 能充分体现国家与地方相应法规文件的精神,与国家倡导的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课程设置、安排、合理,有本幼儿园的特色; 课程和儿童发展评价能与目标相呼应。 |
|
课程目标能体现国家与地方相应法规文件的精神; 课程的编排与设计,能基本保证四类活动,顾及幼儿的多种经验和能力,难易恰当; |
· |
●查阅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重点看课程设置、内容及评价部分; ●查阅教师保教工作计划(包括学期、月、周日等)以及现场考察,验证与方案内容的关系; |
|
|
时间安排 |
根据幼儿年段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季节、地域等因素,设计和安排适宜的一日活动时间; 充分满足儿童游戏和运动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有自由活动和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 保证每个幼儿有丰富的多样化活动的经历与体验; 能根据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适当地调整活动安排等; |
|
有合理的一日安排,不过于琐碎和急促; 运动和游戏的时间安排符合基本规定; 一日活动安排能遵循动静交替,室内与室外、全班、小组与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
|
●查阅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表、各类活动的时间表等; ●现场考察班级的保教活动; ●抽样与园长、教师会谈; |
资源支持 |
幼儿园有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意识,形成了开放的课程资源支持机制及丰富的课程资源; 建立合理的使用与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用率高; |
|
有符合要求的幼儿活动资源,包括玩具、材料、图书等; 提供必须、质优的教育教学资源; 合理利用媒体、课件等资源,以支持课程的运行; |
|
●现场察看、登录幼儿园课程资源配备等; ●查阅相关的文本资料; ●访谈分管业务的园长或大教研组长; |
评价内容 |
评价要点 |
评 |
信息采集 |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 |
|||
环境创设和利用 |
园所环境 |
根据课程要求,整体设计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专用活动室、户外运动场地、廊道、绿化等; 能提供、配置丰富、多元、合适的设备与材料,空间利用率高,方便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各类活动; |
|
注重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利用; 经常使用的设施、设备和材料,能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
|
l
l
l |
班级环境 |
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和愉快,幼儿自主地与环境互动; 环境创设科学合理,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能运用多样化的玩教具、材料,创设一个能引起幼儿游戏、学习与活动兴趣以及具有不同功能的挑战性活动环境; |
|
班级环境布局合理,灯光照明到位; 设施、设备安全,符合幼儿需要,便于幼儿使用; 班级的玩教具、材料、场地,与幼儿当前的能力、需要基本匹配; ; |
|
l
l
l
l
l |
|
生活活动 |
安全与保育 |
为幼儿创设安全、卫生、温馨、自主的班级生活环境 环境中有幼儿易于识别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规则提示; 能让幼儿自主、有序、愉快地进行进餐、盥洗及睡眠。 |
|
经常检查和及时消除幼儿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安全检查制度;卫生设施与措施健全、规范; 及时清洁厕所污物,环境无异味; 环境色彩协调,符合幼儿特点;注意幼儿睡眠中的安全。 |
|
●考察现场活动; ●查阅教师保教工作的计划、记录; ●与园长、教师交流与会谈; |
行为观察 |
能顾及每个孩子在生活上的不同需求与差异,注意观察一日生活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情绪等变化,给予有效的回应;能与家长、其他工作人员及时沟通;对幼儿行为有记录、有分析。 |
能根据天气变化、运动情况和个体需要,及时提醒幼儿穿脱衣服、饮水、擦汗等。 |
||||
自我服务 |
充分利用自主盥洗、整理玩具、分发碗筷、照顾自然角等生活实境,让幼儿获得亲身体验,给幼儿练习、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教师有要求,有指导。 |
|
保育员与教师互相配合,不干涉、不替代幼儿的生活; 能帮助、指导幼儿形成喝水、用餐、盥洗、穿脱衣服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
|||
交往机会 |
能提供有助于幼儿积累共同生活经验的机会,如:分享、协商、沟通、合作; 让幼儿学习情感体验与表达,适应集体生活; |
能在一日生活中实施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交往活动,方法合适,让幼儿在与同伴的自然交往中,适应集体生活; |
||||
运动 |
运动时间与运动量 |
能根据年龄特点安排个别锻炼和集体运动性游戏;在运动中根据幼儿脸色、出汗、心跳等情况及时调节内容和运动量。 |
|
确保每天有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运动时间能分段进行。 |
|
●考察现场活动; ●查阅教师保教工作的计划、记录; ●与园长、教师交流与会谈; |
器械与材料 |
根据年龄特点、运动特点及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合理安排运动器械;材料丰富、多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满足幼儿自由选择和创造性运动的需要。 |
能提供符合年龄特点、数量基本满足需要的运动材料和器械,让幼儿进行较充分的运动。 |
||||
资源利用 |
积极开发园内外运动资源,结合季节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开展富有野趣的活动和民间运动。 |
能利用现有的园内外运动资源,根据季节特点进行运动,所开展的活动符合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 |
||||
运动保护 |
运动中有安全意识和保育意识,保证幼儿安全、快乐地运动;根据季节、天气情况适当调整户外运动的时间和场地;注意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
|
能关注场地、设施、器械的安全性及幼儿服饰的适宜性,及时处置异常情况和突发问题;提醒幼儿在运动中及时穿脱衣服。 |
|
||
游戏活动 |
条件提供 |
游戏材料投放数量充足,种类丰富,能满足每个幼儿的自主选择; 能利用生活中的自然、废旧、半成品等环保材料,诱发幼儿的多种经验; 游戏环境能体现幼儿的兴趣点。 |
|
保证幼儿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 游戏材料数量较多,幼儿在游戏中无等待、争抢行为(由玩具材料缺乏而引发的),能进行共同的游戏活动。 |
|
●考察现场活动; ●查阅教师保教工作的计划、记录; ●与园长、教师交流与会谈; |
游戏观察 |
能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不仅能了解幼儿的游戏动态,还能根据幼儿的言行了解、分析其发展水平。 |
能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了解幼儿的游戏喜好和需求。
|
||||
游戏的支持 |
能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能恰当地介入游戏并予以支持、帮助和回应;适时、适宜、适度地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
能根据游戏开展的情况,适当地调整游戏材料,及时处理意外情况。 |
||||
学习活动 |
目标的价值 |
目标定位能兼顾认知经验、方法能力、情感态度等全面发展等方面;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活动目标能突出重点,表述清晰。 |
|
活动目标有价值,符合幼儿发展的基本要求; 目标的制定能反映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表述明了。 |
|
●考察现场活动; ●查阅教师保教工作的计划、记录; ●与园长、教师交流与会谈; |
内容的选择 |
内容的选择能体现既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具有发展的挑战性; 个别学习的材料与内容,要有利于幼儿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索,并具有层次性、多功能性和情趣性。 |
能选择生动形象、有趣的,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并符合年龄特点的学习内容。 |
||||
方法的运用 |
能合理选择和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教学方法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的原则; 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
能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和开展学习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来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
||||
师幼的互动 |
能在教育现场关注来自幼儿的信息和生成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出适时、适宜、适度的回应;教师的回应,能发挥推动幼儿发展的作用。; |
注重师幼及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在师幼互动中,能尊重、理解幼儿,关注个体差异。 |
||||
保健与特殊照料 |
卫生保健 |
保健老师与班级保教人员联系密切,全日观察记录一致; 及时向家长宣传预防保健知识,五官保健矫治率高; 按年龄特点和平衡营养的要求,科学烹饪,色、香、味俱全; 对体弱、肥胖儿等矫治措施针对性强,有个案记录,及时向家长反馈,有实效; 保健资料齐全,专题研究措施落实,针对性 强; |
|
幼儿体检、晨检100%,全日观察落实,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环境清洁,预防性消毒常规工作符合要求,消毒液配置使用正确,放置得当; 食品验收、操作规范,食具及环境物品表面细菌检测符合卫生标准; 传染病报告及时,肠道传染病率低于2%,无续发病例,无责任事故,一般事故发生率低于0.5%; 平衡膳食,定期做营养分析; 对体弱、肥胖儿、五官保健管理措施落实; 三大员操作规范; |
|
l
l
l
l
l
l |
特殊保育 |
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设立个案,有计划、有措施、有改善; 创设良好的观察室环境,给临时须观察隔离的幼儿以温馨合理的照料; |
|
患儿服药及时到位; 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与家长合作进行协助保育; 让临时发病的幼儿进入观察室,进行及时照顾或就医; |
|
l
l
l |
|
与家庭、社区互动 |
家园共育 |
重视家园共育的宣传,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办学理念、教育活动内容; 了解不同家长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分层分类进行沟通; 鼓励家长通过多种途经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支持幼儿园工作; 能够针对不同需要的幼儿制订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并能与家长共同实施; 与家长共同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
|
有家访、家长会等家园联系制度,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 定期向家长开放活动,组织家长参与活动; |
|
l
l
l
l
l
l
l |
资源开发和共享 |
主动收集家长和社区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分阶段地对意见做出妥善有效的跟进,并能留存各种相关资料; 向家长和社区开放园内各种资源,提高家长和社区居民的育儿水平; |
|
定期征求家长、社区意见,改进工作并有记录; 能够利用家长、社区等物质和人文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