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论语有感: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2010-04-25 21:56: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爱读书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以前对这句话不很理解,感觉模模糊糊的,不得其义,也没求甚解。现在,通过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方才领悟其内涵,并且很有同感。
   君子相交,才能互相取长补短、求大同存小异,故和而不同。
   小人相交,必为共同谋利,为卑贱的共同目的而相聚,各怀损他利己之鬼胎,故同而不合,有时为打牌输赢都会大打出手。
    和而不同 ,万事取中庸,做人求和谐,这既是儒家的思维方法、办事原则,也是一种君子人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作为君子,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善于调和矛盾冲突,但自己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而小人呢,由于缺乏主张,容易受别人影响,同流合污,到了有利害冲突时,相处就不会融洽,自然就是“同而不和”了。上面举述,只是儒家关于君子人格规范的几个主要方面,除此之外,诸如“君子周而不比”、“临大节而不可夺”、“不忧不惧”、 “恭而有礼”、“以文会友”、“矜而不争”、“贞而不谅”、“尊贤而容众”等等,都是事关君子人格风范的修养内容。《易传》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及道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都是国人所赞赏的君子人格。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引申出我们处事的一个根本态度或原则,也应该求“和”而不求“同”。进一步把这两种态度概括为“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并且把它看作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这一原则也就成为人们处理一切事务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道。能不能作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