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鲁明珠耀东方之畅怀(4):走进枣庄的人文历史人物

(2013-03-11 19:12:29)
标签:

赵泉

原创/历史

人文

悉仲

匡衡

分类: 心灵的一叶风帆****探索研究

     齐鲁明珠耀东方之畅怀(4):走进枣庄的人文历史人物
    枣庄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在这个地方诞生了很多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人物与事件。

除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让敌人胆战心惊的铁道游击队、以及台儿庄大战的主要战场所在地之外,在历史的星空中也涌现出了很多享誉国人的历史人物。如造车鼻祖悉仲,木工的祖先鲁班,大思想家墨子,毛遂自荐中的毛遂、以及凿壁偷光的匡衡。

     齐鲁明珠耀东方之畅怀(4):走进枣庄的人文历史人物

悉仲造车

悉仲是谁?

也许有些人对他还比较陌生。但熟悉中国历史的人会对他记忆深刻,他生活于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是造车的祖先,世界上第一辆马车就是他建造出来的。在《山海经校注》、《左传》、《路史》、和《荀子》等这些历史书籍中都可查询到关于悉仲造车的记录。

如今的枣庄市薛城区的陶庄镇就是当时悉仲造车的地方。在枣庄市薛城区的悉公山上,至今还完整的保留有他造车时候留下来的遗址,依稀仍可见到车辙2-3条和深20厘米、直径18厘米的柱础遗迹及一圆孤圈线痕迹,相传为车轮之楷模,车辙印两轮之间的距离约为1.5米左右。

奚仲造车,是中国乃至于世界发明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人类无限创新,勇于创造的结晶,更有效的促进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齐鲁明珠耀东方之畅怀(4):走进枣庄的人文历史人物
木工鼻祖鲁班

都说木工们都有个共同的师傅,这个师傅,就是大发明家鲁班。

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姓公输,名般,鲁国人(今山东枣庄滕州人氏)。

又称为“鲁般”及“鲁班。”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如被木工称之为鲁班尺的曲尺、墨斗、锯子、刨子、钻子等。

                   齐鲁明珠耀东方之畅怀(4):走进枣庄的人文历史人物   齐鲁明珠耀东方之畅怀(4):走进枣庄的人文历史人物

战国大思想家墨子、荀子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百家争鸣,在山东齐鲁大地涌现出了多位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以及教育家。除了孔子、孟子之外,还有墨子与荀子。

墨子,生活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鲁国人(山东枣庄滕州人)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这些理论都为墨家学说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动摇的根基。

根据历史记载,墨子,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农民身份而引起广泛影响力的哲学思想教育家。

荀子,出生于战国末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与教育家。著有《荀子》书籍。

这位荀子,本是赵国人,但在其任楚兰陵令(山东兰陵)期间,经常来往于枣庄与兰陵之间,因此在枣庄这块土地留下了这位思想家许多的回忆。在今天的山东枣庄市中区南郊的十里泉处,就有荀子的生态文化园,一座荀子的雕像赫然屹立在园门的入口处。

                    齐鲁明珠耀东方之畅怀(4):走进枣庄的人文历史人物

勇于自荐的毛遂

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官桥,有一座千年的古墓,墓碑上铭刻着“毛遂之墓。”这个墓地的主人就是曾经演绎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毛遂自荐”中的主人公—毛遂。

毛遂自荐的故事,在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有如下的记载:“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从以上的历史资料中就可看出,毛遂周游列国时,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作食客,很长一段时间不被重用,一直都默默无闻,一次偶然的机遇,当赵国被敌人围困时,他上前推荐自己去与敌方谈判,从而一跃而起,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也留给了世人勇气的感动。

    世人后来就用“毛遂自荐”这个典故来激励那些敢于自己推荐自己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毛遂的勇于自荐,但对这位勇气俱佳的英雄最后的落根之地却鲜有人知晓。其实这位英雄生命的开始与结束都与薛国(山东枣庄)有关。

在枣庄史书籍《滕县志》中这样记录道: “毛遂,薛人也。卒后葬于薛。”

所谓“落叶归根”。

可能就是对这位曾留给后人无限勇气最深刻的共鸣。

                齐鲁明珠耀东方之畅怀(4):走进枣庄的人文历史人物

凿壁偷光的匡衡

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少年,因贫穷买不起晚上读书的火烛,就 “凿壁偷光”努力读书,这个故事中的那个少年,就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大师,后来曾位列当朝相位的——匡衡。

匡衡,今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人,西汉著名经济学大师。匡衡从小爱好读书,喜欢遨游在书籍的海洋,然而家境贫寒,连照明的灯烛都买不起,无奈之下,只好在墙壁上穿了个洞,靠从邻居家传过来的微光而坚持不懈的博览群书。

匡衡的这一事情后来被人所渐渐了解,无不让人敬佩于他坚持勤奋好学的毅力。后来很多历史学家以及文人墨客,纷纷将其学习的事迹撰记于书。

在史书流传下来的《西京杂记》中就有这样的记录: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些已经过去的历史点滴,至今还留在人们的心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诉说着属于这个城市往日的故事与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