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信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2009-07-05 09:54:5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研沙龙 |
小学生语文信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每一年正在以5%的速度更新与递增。学生如何获取与日俱增瞬息万变的信息,如何运用信息,提高自身的能力,解决现实问题,已经是摆在我们教育战线上不容忽视的首要工作。
2、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借助多种教学媒体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主动地了解与语文学习有关的信息,促进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有利于丰富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时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3、提高课堂效率的理论指导
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信息知识结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整体发展基础之上的。已有的信息知识结构为课内学习、课外阅读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是课内的再学习,课外阅读得以保证质量、效率的基础。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探索、充实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方法,以此推动新课程教学的高效开展,提高理论水平。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4、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的特性。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一种教学是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关键要看它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5、多元智力理论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多元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景中才能充分地发展起来。该理论指导的全新教学理念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实现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6、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三、 课题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语文信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理论诠释为:
1、“信息”与“信息能力”:“信息”指的是①音信;消息。②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信息能力”系指“旨在主动地选择和运用信息及信息手段的个体基本素养。”有研究者把“信息能力”培养的教育内容归结为判断、选择、整理、处理、创造、传递6个要素,进而归纳出“信息能力”的内涵:信息的理解力、选择力、批判力、收集力、处理力、生成力、传递力。
2、语文信息能力及培养:信息化的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来看,语文教学中强调的听、说、读、写能力应属于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范围,这几种能力都与信息能力密切相关。《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将课堂内搜集到的信息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并且将课外搜集的信息补充于课堂教学,同时通过构建校园生活语文环境,通过挖掘社会语文生活资源来达到综合提高小学生语文信息能力的目的。
3、小学生语文信息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生语文信息能力培养”,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信息知识结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而小学生其生活经历、生理、心理和认知结构等特点,培养语文信息能力应该是初步,要求也只能是初步具备。应该考虑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课程的整合,努力挖掘信息化社会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丰富的课程资源。
“研究与实践”:本课题研究一方面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对教学现象、行为的分析研究、反思与总结;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探索,以期达到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研究主要方法
1、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总结法:通过文献学习研究掌握国内外关于“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现状以及理论与实践上的进展,进行研讨,展示和经验交流。
2、结合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观察学生个体活动、小组和群体活动情况,调查语文信息能力现状和结果,分析研究典型个案,积累原始研究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炼。
3、采用行动研究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测试技术的要求,设计前测和后测方案,分别实施测试比较,运用信息论初步分析研究信息的数量以及信息的发送、传递和接收的状况,通过教学运算计算信息搜集、处理、传递的能力和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在专家指导下,通过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反思研讨---交流总结……不断实践、学习、修正,形成比较科学的策略和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