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然成长(瞬瞬会坐了)

(2009-06-18 20:28:38)
标签:

育儿

瞬瞬

奶奶

辅食

婆婆

小花园

分类: 养育感味
自然成长(瞬瞬会坐了)  
   自然成长(瞬瞬会坐了)
    六个月大的宝宝可以给家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在我看来,松田先生的育儿百科是要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只要婴儿爱笑、爱吃、体重增长正常,就不要担心其它太多的事情,多带她到户外玩耍要比在室内好的多。这一点,我很赞同,瞬瞬六个月大了,每天和小朋友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都超过3个小时,小脸小手小脚都晒成了蜜色,精神头也像上了发条的闹钟,时刻准备发声。

    小区里同样大的孩子很多,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理念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关于理发:
    很多家长坚持给孩子剃光头至少1次,认为这样才能让小宝宝的头发长的油黑浓密,才是我们中国小孩的优良血缘的体现;另外光头的小孩在夏天可以解暑,这真是让人费解,这么说到了夏天那些爱美的小姐是不是都要把披肩大波浪都剃了呢?这些都是很多年的老令了,以至于让大部分人深信不疑,但我不舍得给瞬瞬剃头,给她梳头发,是我的最温馨的梦想,所以让别的孩子剃光头吧:我们要留头发!

    关于把尿:
    上周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小花园里两个奶奶并排坐着,一边给孩子把尿,一边闲聊,另外一个奶奶更是让男宝贝站在乒乓球案子上练习小便呢,我很惊诧,因为坐着的其中一个就是我婆婆!当然,那个被弯成60度角的小红脸就是我的瞬瞬宝贝。我不认为6个月大的孩子经过频繁的把尿就能有规律了,成年人都信奉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情,但在孩子这里,就颠覆了,让半岁的孩子做1岁半以后孩子该做的事情,真的有些“激进”。现在在我的劝说下,我婆婆已经放弃了频繁把尿的想法,再一次显露了快速接受新事物的优良品质。

    关于啃咬:
    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看到新鲜的事物,总是要用“啃咬”去尝试和判断,我很喜欢她们的那个连续动作:拿起一个小玩具,先是两只小手不灵活的把玩一下,然后再仔细的观察片刻,接着以光速放到嘴边和着口水,啃呀啃……但是很多家长不能接受这种尝试,认为“太不卫生了”,所以连续画面往往被生硬的打断,先是抢下即将放到嘴边的物品,然后重复着:宝宝别吃,脏!这种观念让太多的小朋友失去了随意玩耍的自由,进而让思想也很犹豫,我是希望瞬瞬有个玩泥巴的童年的,所以只要不是特别不能吃的,我都会让她自己去尝试,即便是泥土的味道……

    关于辅食:
    昨天婆婆对我说她认为奇怪的食品,其中提到,2楼家俊的奶奶给他吃白萝卜苹果泥,这个吃法么,我没有尝试过,在我看来是比较创新的,不过我可以接受,我们国家在创新食品方面从来都是博大精深的,常常有你做梦都没想过的新菜式面市,而且味道也值得品评,比如偶尔看到一个博客里写某人老公的三个硬菜,竟然是酱油炒鸡蛋,肉炒鸡蛋和土豆炒鸡蛋,真是过目不忘!所以对宝宝们的辅食就不能太刻意了,父母怎么吃有什么喜好就随意搭配吧,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就是对的。

    最近表现:
    关于发声:
    从大概8号开始,瞬瞬已经会比较清晰地叫爸爸,妈妈,而且只在需要妈妈的时候叫妈妈,在平时都只叫爸爸,让瞬爸非常的受用,据奶奶描述,瞬瞬现在到了小花园,笑容逐渐增多,还是不喜欢别人抱,总是两脚搭在小车的前护栏上,优哉游哉,冷静观察周围,高兴的时候发出啊~~呀~~爸爸~~巴巴~~的声音,被奶奶们评为“最稳重小孩”。但这种“稳重”在我每次下班去小花园接她的时候都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兴奋的笑声,手舞足蹈,和渴望拥抱的眼神。

    关于站、坐:
    大概12号开始,瞬瞬可以自己坐着玩了,但是稳坐的时间比较短,大概20多秒,然后就会前后左右的随机倾斜,她更喜欢站立,在大人的扶持下,直直的可以站好长时间都不疲劳,小脑袋不停地环顾四周,看到什么新事物就好奇的睁大双眼,还用手指过去,并为该动作配音:“啊啊,咦~~”。

    关于“晨练”:
    每天早晨瞬瞬大概6点左右就会醒,玩一个小时再睡一小时就起床了,但是在6点多她醒了之后,一点也不哭闹,会自己在小床上啊啊呀呀的翻来覆去的玩耍,吃吃脚、拿起枕边的玩具,如果刚好是睡在我身边,就翻身侧到我的这边,两只小脚不停地蹬我,并用小手拍我的胳膊,看到我睁开眼睛,就笑开了,露出吃饱睡好、无忧无虑的满足神情,这个阶段被我称为“晨练”,也是我从未感受过的幸福的早晨!

   

自然成长(瞬瞬会坐了)

自然成长(瞬瞬会坐了)自然成长(瞬瞬会坐了)自然成长(瞬瞬会坐了)自然成长(瞬瞬会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