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个性与集体生活的博弈——妈妈开始焦虑

(2012-10-26 08:42:50)
标签:

育儿

分类: 幼儿园里喜与忧

自由个性与集体生活的博弈——妈妈开始焦虑

    昨天爸爸妈妈被老师请到了幼儿园,就牛崽这段时间的表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交流过后,妈妈有点焦虑了。

    交流的重点在于牛崽注意力不集中,由此引发几个大问题:扰乱课堂纪律,干扰老师教学(但其实他记性很好,老师讲的基本都能记住),对其他孩子的生活造成影响(比如午睡时干扰别人)。

    也怪妈妈发现问题时没有太重视起来,以为在幼儿园适应一段就好,但听完老师的话,妈妈觉得在家的训练也尤为重要,要建立牛崽的规则意识,纪律观念,集体观念。以前的教育方法还是有些不得力的地方。现在开始妈妈就要按照老师的方法多多训练他,希望牛崽和妈妈一起努力!自由个性与集体生活的博弈——妈妈开始焦虑

 

    焦虑妈妈抽空看了很多育儿方面的文章,有一篇转载自《育儿周刊》“主编信箱”的文章,可以稍微减轻一些妈妈的困惑与压力。

              《我们焦虑,是因为我们太关注》

问:王主编,你好。我的女儿已上幼儿园一年了,老师最近告诉我,女儿上课时总爱说话或做小动作。我很困惑,我查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都众说不一。有的说要纠正,有的说孩子太小不用压制她。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希望你能给我一些指点,谢谢!(双流县育红幼儿园中班林林妈妈)

 

答:林林妈妈您好。其实类似于孩子在幼儿园小动作多、不回答老师问题、跟小朋友不交往等等这些成长中的问题,有的需要我们帮助,而大部分都是需要我们忽视的。但家长们对这些问题非常敏感,甚至焦虑。我把这称为(家长)安全感缺乏。因为看到别的孩子上课做得好好的,于是开始怀疑自己的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在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于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那样,认为跟别人一样,这样才安全,才不会出岔子。我记得有一年报社邀请某高考状元回答读者问题,有位妈妈问专管:我孩子读小学,请问如何让他爱学习。状元回答:我小学时候还在天天爬树呢,你就让他玩好了。爱因斯坦据说是5岁才开始说话,郑渊洁小时候也不是什么好学生。

    我想说:孩子以孩子的方式存在着,有时候他想思考,有时候他想发呆,有时候他想动动,有时候他只想站在一边看别人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将来他才会成为他自己,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空间。如果我们对孩子有比较强烈的直觉,也能够理解孩子,你可以确信帮助他发展得更好,那么你可以介入孩子的成长。如果仅仅是别人的感受或者你的个人意愿,你就少点关注吧,这样你会少点焦虑,多点快乐,和孩子之间少点战争,多点温暖。这样的家庭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篇《现代家庭早教误区》摘录:

九、不要对孩子说“听话”,让孩子愉快地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到心中,成为他一生遵守的信念

    中国的家庭教育、社会秩序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行为规范,但遵守者廖廖无几,这是为什么?是中国人天生不守规矩吗?是我们教育过程中不谈规则吗?肯定不是。随着这几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睁眼一看,我们和世界文明原来有这么大的距离。只要没人监督,我们就犯规,还心存侥幸“应该没有人看到吧?”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人信仰上帝,深植于他们心中的是,我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上帝会看见的。所以德国的地铁站口是没有检票员的,国外许多超市是自行过磅计价的,国际上无条件退货是通行做法。而我们从小被别人监督着长大,小时候在家听爸爸妈妈的,时时被提醒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上了学,听老师的,遵守这个遵守那个,孩子从来就没有机会自行判断,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应自发地遵守的规则。冲击规则是孩子在试探我们的底线,其实就是遵守规则的开始,我们要宽容地对待,提醒他“你忘了什么?”,而不是批评他,给他压力。(“你怎么忘了”也不能说,“怎么”这两个字会对孩子形成压力,有责备的意思。)

    同时,我们应当充分地尊重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当孩子自发的探索行为得到我们的尊重时,他就会开始遵守我们给他设定的规矩,也就是说他将学会有智慧地顺从他人,这时候纪律的曙光就出现了,规则就内化了。内化的规则将伴随孩子终生,而且非常愉快非常容易地遵守这个内化的规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