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0-10-09 16:10:39)| 标签: 教育 |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0-2011学年度 
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38个
 
( 
 
……
 
 
师:认识他们吗?如果按这样的顺序继续排下去,紧挨着贝贝后面的会是哪个福娃?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贝贝后面的应是晶晶,那第38个会是哪个福娃呢?
师: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揭示课题)。
二 、复习
计算:33÷8= 
师:你能算出它们的正确答案吗?
前3题指名说,最后一题一起说。
 
三、展开
师:计算这些题目我们都没有问题,这些题目我们学了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用呢?
师:比如32÷6=5……2,哪些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请你用文字或者用图形表示出来,行不行?记住:把答案留给自己,把问题留给他人。明白我的意思吗?动笔写下来。
反馈:
师:刚才这个算式还记得吗?一起再把刚才的算式说一遍。
师板书:32÷6=5……2
(1)出示学生1写的材料:有32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人,每人可以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师:在他的这个问题中,32÷6表示什么,5余2又表示什么?
师:说得真清楚,写的问题也真不错。
师:我们把这个算式完整的写下来。(引导说出正确的单位名称)
师板书:32÷6=5(个)……2(个)
师:看来这个算式确实能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学生2的材料:有32个面包,每袋装6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师:***小朋友提的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解决吗?你来说说看,这个问题中,算式又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生:32是指32个面包, 6是每袋装6个面包。5是可以装5袋, 2是剩下两个面包。
师板书:32÷6=5(袋)……2(个)(引导说出正确的单位名称)
(3)出示学生3的材料: ○○○○○○
 
 
 
 
 
师:猜猜看他表达什么意思?(如果问猜猜看他表达什么问题可能会好些)
师问生3:你本来想表示什么?
师:那这些圆可以表示面包吗?可以表示苹果吗?
(4)师:***还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学生3的材料:有32个人去划船,一条船能乘6人,需要几条船,还剩几个人?
师:“需要几条船?”
师:多出了2个人,这两个人怎么安排。
师:所以需要几条船?生齐:6条。
师板书:32÷6=5(条)……2(人)
 
师小结: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考虑,对于余数要灵活处理。生活中这种情况还有没有?
四、加深例题的理解.看书上例题55页,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五、巩固
1、直观图,第22个是什么图形?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的这么棒,老师想出道题考考大家。师板画:○△☆ ○△☆ ……?这样画下去,你知道第22个图形是什么吗?
2、文字题
街道上有一串彩旗,它是按照2红4黄的顺序排列的,问第32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3、解决读书节中的问题。
师:学校的读书活动是大家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快到读书节了。
读书节,儿童读物每本4元。“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元?25元呢?” 
 
4、师: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还有什么福娃问题。
 
六、课堂总结。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论强调“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我们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按教材编排的顺序进行教学,打破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课一开始是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摆小棒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摆一个。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里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分四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用9根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最多可以摆几个,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初步接触认识余数。第二次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随意拿小棒摆独立的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可能会余下几根。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容量大,所以学生需要合作学习。教材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并让学生把分的各种情况记录在一张表格里。组织他们通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探索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让学生在复习口算的基础上,直接利用一道口算题目,编题,用文字或者图形符号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使学生乐学其中,化难为易。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