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御花园出来,就进了西路的储秀宫。
储秀宫是西宫之一,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刚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曾在这里居住。咸丰六年三月升为懿嫔的慈禧,在这里生下同治皇帝。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长春宫的慈禧太后,为庆祝五十岁生日,移居此宫,一住就是十年。为重修宫室,耗费白银六十三万两。现在储秀宫内外的陈设,还是庆贺西太后五十寿辰时的原状。
储秀宫庭院中,有两棵苍劲的古柏;台基下东西分设一对铜龙和一对铜鹿。储秀宫外檐油饰采用色泽淡雅的“苏式彩画”,题材有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和神仙故事等;门窗都是以质地优良的楠木雕刻的“万福万寿”和“五福捧寿”花纹。
明间正中设地屏宝座,后置5扇紫檀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大圆宝镜”匾。东侧有花梨木雕竹纹裙板玻璃隔扇,西侧有花梨木雕玉兰纹裙板玻璃隔扇,分别将东西次间与明间隔开。东次、梢间以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落地罩相隔,东次间南部设木炕,北部落地罩内为翘头案、桌椅;东梢间南部设木炕,北部为八角罩;西次、梢间以一道花梨木雕万福万寿纹为边框内镶大玻璃的隔扇相隔,内设避风隔,西次间南北部均设木炕,西梢间作为暖阁,是居住的寝室,南部设木炕,北部为寝床。

储秀宫外台基下东西分设一对铜龙和一对铜鹿,这也是紫禁城东西六宫中唯一出现龙的特例。廊壁上刻有大臣们恭笔楷书的阿谀奉承的颂词。把整个庭院装饰得庄严古朴。储秀宫的内部装修精巧华丽。正间后面是楠木雕纹玻璃罩背。罩前设地平台一座,平台上摆置紫檀木雕嵌寿字镜心屏风,屏风前设宝座、香几、宫扇、香筒等。


趴在窗户上往里瞧,也看不清里面的摆设,况且旁边的人很多,也容不得仔细看。

慈禧用过的玉器

慈禧用过的烟袋

后院丽景轩是同治出生的地方

这里有几个展室,展出溥仪在宫中学习、娱乐和政治活动的场景和物品。




溥仪的玉玺

出储秀宫后,又看了体和殿和翊坤宫,在里面转来转去,有点儿犯晕,照片也拍乱了。
体和殿是晚清时在储秀门和翊坤宫后殿拆除后的旧址上建成的。这种改建方式是将储秀宫、体和殿和翊坤宫打通,三座宫殿连成一体,专为西太后所用。
体和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当中一间为可以进出的过道。东二间相连,作为用膳之处;西二间亦相通,为饭后饮茶的休息室。西太后住储秀宫时,就在这里吃饭饮茶。
1887年,光绪皇帝17岁时,慈禧太后曾在此殿主持为他挑选后妃的仪式。由于慈禧的严厉干预与控制,使得光绪帝被迫选了慈禧的外甥女隆裕为皇后,以及瑾妃、珍妃两姐妹为妃子。
翊坤宫乃西六宫第二位。位于永寿宫之北,储秀宫之南,长春宫之西。东西十二宫以东为尊,以靠近中轴线为尊,以靠近乾清宫为尊。永寿宫靠近中轴线和乾清宫,是西宫首位。翊坤宫第二位靠近中轴线,第二位靠近乾清宫,所以是西宫第二。
翊解释为辅佐,皇后的寝宫为坤宁宫,翊坤即辅佐皇后管理六宫之意。
因翊坤宫是2012年热播宫斗大剧《后宫·甄嬛传》中华妃年世兰的寝宫而被人们熟知。


慈禧御笔

储秀宫里的珍宝没看清,那就去首都博物馆看看“慈禧的瓷器”展吧。
这个展览在首博三层D区,是由故宫博物馆和北京市文物局共同主办的,原展览时间是2013年1月15日-2013年6月16日,我们是9月13日去的,不知延期至何时。
展览分三个部分,展出了同治大婚用瓷、慈禧万寿用瓷和圆明园大雅斋用瓷100多组件。

慈禧太后那拉氏(1835—1908年),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咸丰帝之妃,祖居叶赫(今吉林省四平附近),故称叶赫那拉氏。慈禧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掌权者,统制中国达48年之久,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作为统治者,慈禧朝纲独揽、擅权专政。作为女人,她嗜京戏、好摄影、擅长书法绘画,其宫廷生活奢靡繁冗,颇具色彩。在其统治期间,为迎合她一人之享受,景德镇御窑厂依照内府新颁官样烧造了一些慈禧太后专用的品种,不仅质地精美,而且花样频出,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这些浓艳华丽的瓷器,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宫廷风尚,也展现了慈禧个人的审美追求和取向。




























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碗






慈禧写的虎字





慈禧和四位外国公使夫人合影


清人画孝钦后朝服像屏


清代黄杨木25件梳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