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海之静心斋

(2012-08-24 07:37:17)
标签:

北海

静心斋

沁泉廊

枕峦亭

韵琴斋

罨画轩

叠翠楼

分类: 游山玩水

   说到北海北岸的景点不能不提静心斋,8月2日,我们经过静心斋而没进去,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正举办精品盆景艺术展和宫廷乐舞演出,门票10元,以前这里是免费的。  

  

   静心斋门庭冷落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之前我们曾两次来过静心斋,一次是2006年春和初中同学,一次是2008年秋,根据那两次所拍的照片,2009年5月写了博客。

 

    静心斋是北海又一处华丽精巧的园中之园,原名静清斋,建于1756-1759年。全园面积为4700平方米,园内水池横贯,假山连绵,三个区域,似分又合,浑然一体,是古典园林的精品。

    这是以前收集的门票,现在不另收票了。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背面注明:五角

 

    中部静心斋是主要建筑,为园内的正殿,面宽5间,前出轩后带廊,两面临水,两侧有跨院。

北海之静心斋

 

    进得门来,迎面的沁泉廊是全园的中心,它三面环水,背靠假山,由水榭和曲桥组成,曾是清代帝后们消暑纳凉的地方。现在坐满了休息赏景的人们,已没有插脚的地方了。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北部的太湖石山上是八角攒尖顶的枕峦亭。

北海之静心斋

  

    沁泉廊的东面是一座汉白玉的石拱桥,桥南是一个院落,园中有水池,池北就是抱素书屋,是当年乾隆及皇太子读书的地方。屋内的陈设都很讲究,书桌、书橱、龙床均是原装。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池东为韵琴斋,因园中流水在此汇集成泉瀑,水流之声如抚琴似碎玉而得名。

北海之静心斋

 

   

     罨画轩是一明两暗的小屋,门前叠石绵阔,有深山野谷之雄。“罨画”原是指建筑或衣料上绚画的彩画,取此名的意思是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园内绚丽如画的景色。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透过爬山廊的窗口往北看,看见了地安门西大街71号,这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驻京办事处。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北海之静心斋

  

   通过半壁爬山廊就到了叠翠楼。

北海之静心斋

 

    西北部的重檐两层歇山顶的叠翠楼,是1885年慈禧太后增建的,“叠翠楼”三个字也出自慈禧之手。这里是全园的最高点,登楼可以欣赏全园的景色。我们可没有这个福气,因为没开放。

北海之静心斋

 

    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增修斋内建筑,并设小火车站,铁轨由中南海经阳泽门沿西北岸直抵斋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海,车站被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本侵略军司令部就设在静心斋,致使静心斋惨遭破坏。1913年袁世凯执政时,对这里大加修缮,并把这里作为外交部宴请宾客的地方。1949年后,静心斋作为了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办公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解放后也曾在此办公。1981年11月,静心斋始归还北海公园。 (网摘)

      

    总之,静心斋是一处不错的景点,值得仔细玩味。它既有北方园林宏伟壮丽的气魄,又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的情趣。经过解放后的多次整修,1992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我说小时候怎么没见过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北海之大西天
后一篇:北海之阐福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