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我们的北海琼岛游
琼华岛是北海公园的主体,四面临水,南有永安桥连接团城;湖中菱荷滴翠,碧水映天;岛上万木苍郁,殿阁栉比;巍巍白塔立于琼岛之巅,成为北海公园的标志。除了单独收费的中轴线永安寺-善因殿-白塔景区,东西两侧也有很多看点。
过了永安桥,西面是一个小院,里面有北海餐厅、北海西厅工艺品北海旅游礼品服务部、北京手擀面和双虹榭饭庄,西面有一个16柱的亭子。


沿湖岸向北,可见一曲折小石桥(有人叫他小玉带桥),石桥后的山坡下有一组建筑,这里就是蟠青室和一房山,未开放。



游船售票窗口旁边是琳光殿,现在没开放。

琳光殿,居于山脚路边,坐东朝西,黄琉璃筒瓦歇山顶调大脊,面阔三间,一斗二升交,额麻叶头斗拱枋为旋子彩画。南北各有耳房三间。

阅古楼坐落于琼岛西北侧的湖畔,建于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楼呈半圆形,玲珑俊雅。"阅古楼"三字为乾隆手书。楼内墙壁上,镶嵌着我国著名的《三希堂法帖》等石刻495方,共收集了我国从魏晋至明末135位著名书法家的340件楷书、行书、草书等作品,总计约十万字左右。书法、刻法均极其精美,被称为"双绝"。这是一座集我国历代著名书法之大成的杰出建筑,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想拍一张阅古楼的全景,怎么也避不开北海舞蹈队的舞者,只好让他们当前景了。

阅古楼外观

从阅古楼里往外看

玻璃反光,拍的不清楚。

延楼游廊呈半圆形,环抱于琼岛北麓的北海湖畔,长300米,共60间,分上下两层。延楼游廊东西两端分别建有"倚晴楼"和"分凉阁"。它宛如一条彩带,把"琼岛"、"瑶池"(北海湖)紧密地联系起来,起着烘托和丰富山光水色的重要作用。


分凉阁

如果从永安寺西侧的山路上山,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色了。

一只小猫正要下树,它警惕地看着我们。

矮墙上的琉璃瓦有些破损


据推测,这就是甘露殿,它的下面是琳光殿的屋顶。
上山不久,很快就看到了08年和初中同学聚会的小亭子,围着亭子转了一圈,也没找到亭子的名字。

藻井
终于从这张图上,知道了她的名字:妙鬘云峰亭。
这里还有一个笑话,老伴告诉我他拍到了亭子旁边建筑的名字叫木清城,回来上网查找资料,怎么也找不着,原来是水精域,三个字没一个对的,真是老眼昏花!
这是从侧面拍的水精域
水精域位于最高处,坐东朝西,殿前狭窄,两侧台高阶陡,黄筒瓦绿剪边歇山顶,面阔三间,单昂三踩斗拱,额枋内旋子彩画。整组建筑,山路曲折,回廊环绕,别有情趣。

在亭子旁边还看到水精域古井的出水口。
古井坐落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西坡“水精域”殿内,“水精域”是琳光三殿中的第三座殿宇,其西侧依山势向下排列着甘露殿和琳光殿,这组建筑是琼华岛西麓的重要建筑景观。提起水精域古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

老北京人相传北海水中有一“海眼”,“海眼”指的就是这眼古井。乾隆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古井上建起“水精域”保护古井,在其西北修建了亩鉴室及两个水池,用暗沟(管)将井水引至阅古楼和亩鉴室后水池内,然后从琼岛北面漫坡流下,注入太液池内。

北海水精域古井是老北京五大古井之一,历史非常悠久。
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琼华岛的水景,还特意亲自题写了一篇《永安寺古井记》,刻于水精域北山墙上,即古井的出水口处。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又令人重新修复了此古井。

独自坐在妙鬘云峰亭里,再一次近距离地欣赏水精域的屋顶。


水精域殿顶的琉璃瓦五彩斑斓,图案精美绝伦,屋脊和屋檐瓦当上龙无处不在。



仙人无头,如何指路?

一般的亭子头部有顶,四面透风,而歇山顶式的撷秀亭,背后是门。


小门里面是烟云尽态亭和亩鉴室,也没开放。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